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論衡》
東漢前期思想家王充著。凡三十卷,八十五篇,亡佚《招致》一篇,今存八十四篇。此書始寫于漢明帝永平初年(公元59年左右),成于漢章帝章和年間(公元87年左右),幾乎耗費了王充畢生的精力。 《論衡》是我國古代文化史上一部重要的哲學美學著作,它以唯物主義的觀點,批判了宗教神學的唯心論,打破了許多陳腐的傳統(tǒng)觀念,閃爍著科學和戰(zhàn)斗的光芒,被后來的文人學士稱作“高文”、 “奇書”,在文藝美學理論上也多有建樹。
首先是關于文藝的真實性問題。 《論衡》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務實誠”、 “疾虛妄”,一切文章都必須力求真實,切忌虛假。王充對“真實”概念的運用,常常用“真”、 “實”、 “誠”這幾個詞來表述,其綜合含義是思想內(nèi)容的真理性,事實描寫的客觀性,表現(xiàn)情感的真實性。真是善和美的決定因素,沒有真作基礎就談不到善和美。這種美學觀點表現(xiàn)在對創(chuàng)作的要求上,則是“疾虛妄”、 “務實誠”、 “辯然否”。 《論衡》對當時虛妄、偽美的寫作風氣進行了尖銳的批評,指出: “……起眾書并失實,虛妄之言,勝真美也?!蔽恼滤阅芨腥耍鶒傆谌?,完全因為“精誠由中”, “誠見其美”,由真實達到美,才會為讀者歡迎和贊賞。 《論衡》不僅把真實作為衡量文章美與不美的基本標準,而且還對如何鑒別文章的內(nèi)容、道理、情感進行了論述,它一再強調(diào):“凡論事者,違實不引效驗,則雖甘義繁說,眾不見信?!掠凶C驗,以效實然?!庇终f: “事莫明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就是說,文章中的議論紀事,必須以客觀事實和經(jīng)驗為依據(jù),不能根據(jù)主觀的臆斷和妄說。在我國古代美學著作中,象《論衡》這樣系統(tǒng)地論述文藝的真實性問題,還是少有的。特別是它對生活真實的強調(diào),對古代現(xiàn)實主義思潮的發(fā)展是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的。當然, 《論衡》的真實論的局限性也是明顯的,它把生活真實與藝術(shù)真實等同起來,排斥創(chuàng)作中的想象、夸張和虛構(gòu)的手段,用科學去匡正文藝,實質(zhì)上說明王充還沒有把握文藝創(chuàng)作的特殊性,還沒有認識到文藝創(chuàng)作形象思維的特征,這一點既不符合當時和以前文藝的事實,也經(jīng)不住以后文藝創(chuàng)作實際的沖擊。
其次, 《論衡》的另一個基本思想,就是對文學社會作用的反復強調(diào)。它認為文學的社會作用是“勸善懲惡”、 “褒是抑非”、“有補于世”。 《自紀篇》中說:“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世用者,一章無補。如皆為用,則多者為上,少者為下?!?《佚文篇》中說: “然則文人之筆,勸善懲惡也?!本褪钦f,凡是有補世事的“尚用”之文,多多益善;無補時事的虛妄之文,一篇嫌多。《論衡》吸取了古代美學關于文學社會作用的進步觀點,并且在理論上作了必要的延伸,它從對人性變化的分析,談到了文學的審美教育作用。人性雖然是自然生成的,人性雖然有善有惡,但經(jīng)過環(huán)境的影響和必要的教育, “人之性,善可變?yōu)閻?,惡可變?yōu)樯啤?,文學就是這種移風俗、易性情的重要手段。文學通過對人性的改變,可以對社會風氣發(fā)生積極的影響?;谶@種觀點,書中對追求辭藻、內(nèi)容空泛的漢賦進行了批評,即使是漢賦大家司馬相如、揚雄的作品,也“不能處定是非,辯然否之實,雖文如錦繡,深如河漢,民不覺知是非之分,無益于彌為崇實之化”,至于那些專意雕章琢句,追求形式的賦體文章就更是有害無益了。 《論衡》從重視文學社會作用的前提出發(fā),提出了文藝批評的標準,求真尚用是這個標準的核心。
第三,與上述兩個問題緊密相聯(lián)的, 《論衡》具體闡述了內(nèi)容和形式的關系,它的基本觀點是內(nèi)容先于形式,內(nèi)容決定形式,內(nèi)容與形式相互依存,對立統(tǒng)一。這種觀點雖然上承孔子關于“文”與“質(zhì)”的美學觀點,但較之更深刻、完整了。在《超奇篇》中,王充借根與葉,果實與皮殼,羽毛與肢體關系的生動比喻,形象地道出了文章內(nèi)容與形式的關系:有根才有葉,有實核才有皮殼,有禽鳥才有羽毛,反之,離開葉、皮殼、羽毛等外部形式,其根、實核、禽鳥也無法得到表現(xiàn)。結(jié)論是: “外內(nèi)表里,自相副稱”。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談到詩歌內(nèi)在情感與外在形式關系時所說的: “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边@是由王充那里衍化而來的。
第四,提倡獨創(chuàng)“違俗”,反對因襲復古。漢王朝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加上董仲舒“王權(quán)神授”理論的影響,在文化上厚古薄今,模擬因襲的文風相當普遍。王充在《論衡》中力排眾議,大張“高士所貴,不與俗均”的精神,提倡作學問者要敢于獨樹己見,不人云亦云,古人未必賢于今人,今人完全可以超過古人。 “造論著說之文,……則發(fā)胸中之思,論世俗之事,非徒諷古經(jīng)續(xù)故文也?!边@種見解是很精到的。 《論衡》是我國古代美學史上一部很有影響的著作,它的許多理論觀點為后世進步文學家們繼承,并且發(fā)揚光大。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論藝術(shù)的永恒性》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