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是法國大革命的前奏,它從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論上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作了充分準備,并在世界近代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法國啟蒙運動是隨著法國封建專制制度的危機日益深化而發展起來的。它的準備階段早在十七世紀就開始了。進入十八世紀,啟蒙運動正式展開。鄉村神甫讓·梅葉(1664-1729)首先舉起批判教權主義和專制制度的大旗,他在三卷巨著《遺書》中,無情揭露了教會和專制王朝的罪惡多端,號召人民奮起斗爭,推翻王權,消滅教會,建立一個理想社會。梅葉吹響了開路的號角,伏爾泰(1694-1778)和孟德斯鳩(1689-1755)成為應聲而起的兩員大將。伏爾泰是啟蒙運動的泰斗,他高舉科學與民主兩面大旗,寫作了近百篇各種形式的作品,反對教權主義,反對宗教狂熱,反對君主專制,倡導英國式的君主立憲政體。孟德斯鳩對啟蒙運動的最大貢獻在于明確地提出了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三權分立的原則,為以后法、美等國的資本主義國家機構的建立提供了系統的政治理論和設計藍圖。到十八世紀中葉,激進的民主主義者盧梭(1712-1778)登上了啟蒙運動的舞臺,他深刻論證、積極宣傳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論,使民主共和思想成為第三等級中下層群眾的理論旗幟,并在后來發生的法國大革命中一度成為居于支配地位的革命思想。經伏爾泰、孟德斯鳩和盧梭的發動與啟迪,以反對神權和君權、倡導人權和民權為核心的啟蒙主義深入人心,影響和教育了廣大進步青年,新一代啟蒙學者大量出現。
十八世紀五十年代以后啟蒙運動走向高潮。它的高潮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一是由狄德羅(1713-1784)等人編撰和出版的著名的《百科全書》,匯集了當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最新成果,為法蘭西民族建立了一座精神文明的紀念碑;二是涌現了一批以魁奈(1694-1774)和杜爾閣(1727-1781)為代表的來自上層社會的開明人士,即重農學派。他們主張進行經濟改革,以克服資本主義發展的重重障礙;三是馬布利(1709-1785)和摩萊里(生卒年月不詳)等人繼承梅葉的政治思想,宣傳空想共產主義理論,把反對封建主義提高到否定一切形式的壓迫、剝削制度,主張建立一個財產平等的公有制社會。從而使啟蒙運動遠遠超出資產階級的狹隘眼界,表達了早期無產者的心聲。代表第三等級中不同階層利益的啟蒙主義者,雖在百年之間始終保持著他們活動的自發性,但民主與科學是他們高擎著的兩面大旗。啟蒙運動不僅打擊了敵人,喚醒了群眾,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而當它迅速傳播到歐美各國之后,有力地促進了當地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進程,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啟蒙運動的歷史功勛必須充分肯定,但它畢竟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運動所表達的主流是資產階級的愿望和要求,具有明顯的資產階級局限性。
上一篇:法國人民陣線
下一篇:法國宗教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