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晚年的重要作品。包括“記”和“詩”兩個有機組成部分。記在詩前,是詩的序文,亦可視為獨立的文章。這篇“記”,首先寫漁人發現桃花林以及桃花林的奇異景色。接著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和桃花源中的環境氣氛。作者帶著贊美和向往的感情描寫了自己理想世界的生活圖景。然后寫同桃花源人接觸的情況?!跋仁辣芮貢r亂”等語,從側面揭示了動亂的現實給人民帶來的災難,進而抨擊了殘暴的統治者?!澳瞬恢袧h,無論魏、晉”兩句,則對秦以來的封建統治表示了大膽的否定。最后寫到所謂桃花源在現時世界中是不存在的。這篇記文,以漁人為線索,構思巧妙,故事生動完整,情節新奇曲折,頗具小說特點。想象豐富,有濃厚的浪漫主義特色。采用素描手法,毫無雕琢之痕。語言質樸、簡潔、清新,不愧是久經傳誦、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桃花源詩》對《桃花源記》的內容作了進一步的發揮。全詩熱情歌頌了詩人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在這里人人勞動,自耕自食,無君無臣,沒有剝削和壓迫,不向官府交納賦稅,人人過著和平安定幸福的生活。
《桃花源記并詩》描繪了作者的理想國。它表達了廣大農民渴望擺脫現實苦難的強烈愿望,對現實的黑暗社會表示了抗議、批判和否定?!短一ㄔ从洸⒃姟分兴枥L的桃花源,顯然是一種空想,表現了作者對一種美化的原始社會生活的憧憬。桃花源理想國的產生,既有黑暗的社會現實作基礎,從中也可以看出儒家“大同”思想和魏晉以來一些思想家,特別是鮑敬言的無君論思想對陶淵明的影響。這篇記和詩也有它明顯的局限性,這就是作品中逃避現實的傾向和幻想中濃厚的復古色彩。
上一篇:格里鮑耶陀夫與《智慧的痛苦》
下一篇:桐城派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