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辛(1639—1699),若為法國古典主義悲劇詩人。生于公務員家庭,父母早亡,由祖母撫養成人。曾在一個教派辦的學校里讀書,獲得豐富的希臘文和拉丁文知識。一六五八年學業期滿,他不喜歡宗教或律師職業,到巴黎開始文學創作活動,因寫詩祝賀國王路易十四的婚姻而受到嘉許。一六六三年創作兩部悲劇,嶄露頭角。《安德洛瑪刻》(1667)上演轟動了巴黎,遭到保守派反對。悲劇《費德兒》(1677)上演時反對派的攻擊更強烈,拉辛被迫擱筆長達十年之久,其間任路易十四的史官。一六八九年重新執筆,最后一部悲劇為以《圣經》為題材的《阿達莉》(1691)。它抨擊宗教,宣揚寬大容忍,同情人民痛苦,遭到路易十四的不滿。拉辛共創作十一部悲劇。他的悲劇情節多來自希臘羅馬神話傳說或《圣經》,基本內容是揭露宮廷貴族的荒淫和殘暴。他的悲劇善于刻劃貴族婦女形象,善于心理分析。《安德洛瑪刻》(1667)是拉辛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希臘神話傳說。主要描寫了特洛亞王子赫克脫的遺孀安德洛瑪刻的故事。在特洛亞被攻陷、安德洛瑪刻被俘之后,她為了保全兒子性命假意允諾嫁給希臘英雄阿喀琉斯的兒子波洛斯;但暗下決心在舉行婚禮時自殺。波洛斯被希臘公主赫耳彌俄涅所愛;赫耳彌俄涅因為得不到波洛斯的愛就命人殺了他,而她自己也在悔恨中自殺而死;安德洛瑪刻因此獲救。在悲劇中拉辛贊美了安德洛瑪刻的自我犧牲精神和反抗暴力的堅強意志,同時,無情地揭露和抨擊了那些極端自私、殘忍的人們。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的情欲竟犯下了種種罪行。通過這些內容曲折地暴露了法國宮廷和貴族情欲橫流的丑惡。拉辛與高乃依并稱為法國古典主義悲劇兩大代表作家,但二人的悲劇有顯著不同。高乃依塑造了一系列慷慨悲歌、大義凜然的英雄形象,拉辛則描寫了各種強烈的情欲,著重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和罪惡。
上一篇:拉薩爾
下一篇:拉辛和莎士比亞(1823—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