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德國工人運動史上機會主義的代表人物。生于普魯士邦布勒斯勞的猶太富商家庭。當過律師。1842年后,進柏林大學學習哲學等專業,傾心于黑格爾哲學,同時受空想社會主義的影響,同情工人運動。1846年4月,承辦哈茨費爾特伯爵夫人的離婚案件,荒唐地把一件習以為常的財產爭執,說成是為被壓迫者的事業而斗爭,并為此事費時八年之久。1848年結識馬克思,曾為馬克思主辦的《新萊茵報》撰稿。同年11月,因響應武裝反對王室而被捕,被判處六個月監禁。革命失敗后,從事商業投機活動。后為隱藏、援助革命者及其家屬,做過一些工作,并同馬克思、恩格斯保持通訊聯系。在統一德國工人運動中起過作用。但是他為了控制工人運動,把自己裝扮成工人階級的“救世主”和工人運動的“理論家”,打著“社會主義”旗號,大肆進行宣傳鼓動,騙取工人的信任,撈取政治資本,竊據了“全德工人聯合會”主席之職,使該組織成了對抗馬克思主義,破壞工人運動的宗派主義組織。他還用剽竊來的各種哲學、政治和經濟觀點,炮制了一套右傾機會主義理論。他的主要著作有《工人的綱領》、《愛非斯的晦澀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學》、《既得權力體系》等。
拉薩爾表面上一再聲稱自己是馬克思的學生,但實際上瘋狂對抗馬克思主義。他反對馬克思的剩余價值學說和工資理論,提出所謂“鐵的工資規律”,胡說工人的平均工資只能停留在維持必要生活水平上,既不能長久地高于它,也不能長久地低于它,妄圖使工人放棄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他從超階級的國家觀出發,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鼓吹通過爭取普選權的合法斗爭和依靠普魯士國家幫助,建立生產合作社的辦法,即可把資本主義和平地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實現“自由的人民國家”;他誣蔑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為“反動的一幫”,反對工農聯盟;歪曲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要求“公平分配”和“不折不扣的勞動所得”;他積極支持普魯士政府自上而下地統一德國、對外實行軍國主義的政策,力圖把工人運動引上所謂國家社會主義的道路。拉薩爾在哲學上,從黑格爾的絕對唯心主義出發,宣揚理性是歷史發展的動力,國家是這種絕對精神的主要體現。他抹殺對立面的斗爭,宣揚對立面的調和,為其反動的階級合作思想創造理論根據。列寧稱他為舊式黑格爾主義者、好戰的唯心主義者和先進科學的敵人。拉薩爾主義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內機會主義的理論來源之一,曾一度造成黨組織的分裂,嚴重危害了工人運動。1875年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等著作中對其進行了徹底的清算和批判。
拉薩爾是德國俾斯麥反動政府在工人隊伍中的代言人。他在竊取全德工人聯合會主席職務的一年多時間里,不僅多次與俾斯麥密談,并多次給俾斯麥寫信,通過出賣德國工人運動來換取大量的個人津貼。1864年8月底,為爭奪一個女人在決斗中死亡。
上一篇:拉美特利
下一篇:拉辛與《安德洛瑪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