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連赴海的解釋?魯連赴海的典故與出處
《史記·魯仲連列傳》:“魯仲連適游趙,會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君曰:‘事奈何?’平原君曰:‘勝也何敢言事!前亡四十萬之眾于外,今又內圍邯鄲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言事!’……魯連見新垣衍而無言。新垣衍曰:‘吾視居此圍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觀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魯仲連曰: ‘世以鮑焦為無從頌而死者,皆非也。眾人不知,則為一身。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即肆然而為帝,過而為政于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后以此典稱頌人敢于維護正義,不為強暴所屈。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接輿以之行歌,魯連以之赴海。”唐·駱賓王《上李少常伯啟》:“欲乘幽控寂,進綺季于青山;樂道棲真,從魯連于滄海。”
上一篇:驪龍之珠的解釋?驪龍之珠的典故與出處
下一篇:魯連飛一矢的解釋?魯連飛一矢的典故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