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羅馬帝國的著名皇帝。伊利里亞人,出身低微,是一個被釋放奴隸的兒子。從軍后由士兵逐步晉升為高級軍官,最后成為皇帝努美里安努斯的近衛軍長官。284年11月,他在尼科米底亞舉行的士兵集會上,揭發并殺掉陰謀暗殺皇帝的阿培爾之后,被士兵擁立為皇帝,取得了帝國政權。戴克里先稱帝時,三世紀以來的帝國的政機危機開始有所緩和,蠻族入侵受到阻止,分裂的帝國又出現統一的局面。這為戴克里先推行君主制提供了條件。戴克里先廢止了屋大維確立的元首制,元首的稱號正式改為君主(“多米那斯”,意為“主人”),采用君主制的統治形式。他公開仿效波斯君主,頭戴冕旒,身穿皇袍,要求所有覲見皇帝的人必須行跪拜吻袍之禮,并被奉為神明(戴克里先自稱為“朱庇特之子”)。為加強奴隸主階級的統治,戴克里先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行政方面,他鑒于帝國境內的分離傾向和風起云涌的人民起義與外族入侵,把帝國分成四個部分,由四個統治者治理,即所謂“四帝共治制”。四帝中有兩個正職,稱“奧古斯都”,由戴克里先和他任命的馬克西米安擔任,他們又各自為自己任命一個副手,稱為“愷撒”。戴克里先駐小亞的尼科米底亞,統治色雷斯、下麥西亞、亞洲諸省、埃及和昔蘭尼加;他的副手伽列里烏斯駐在多瑙河岸的西爾米烏斯,統治色雷斯以外的伊利里亞各省;馬克西米安駐美狄奧蘭(米蘭),統治意大利、阿非利加省、里亞亞和諾立克;他的副手康士坦提烏斯駐特利爾,治理高盧、西班牙和不列顛。戴克里先以“多米那斯”的地位握有最高權力。同時規定每個奧古斯都在二十年任期屆滿后必須交卸政權,并把其副手收為繼子和女婿,以血緣婚姻關系保持世襲統治。這一制度,在一定的條件下避免和排除了過去那種為爭奪帝國政權而發生的頻繁的軍事政變和宮廷政變。為防止行省分立和加強皇權,戴克里先把全國劃分為一百個行省,分屬于十二個行政區,實行軍政分治,地方總督不兼軍職。在軍事方面,戴克里先把軍隊分成兩種,即邊防軍和巡防軍,軍團增加到七十二個。邊防軍的任務是防御外族入侵;巡防軍是用以鎮壓人民起義和進行軍事遠征。但是,由于開始征募隸農當兵和吸收蠻族,致使軍隊的社會成分發生變化,蠻族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在財政經濟方面,戴克里先改變了帝國以前征稅不統一的作法,實行新的稅制。他把帝國分成若干個固定的稅區,全部農村居民一律課征人頭稅和土地稅。成年男子為一“頭”,納全稅;成年婦女為“半”頭,納半稅,但官吏、老兵、無產者和奴隸不納稅。土地按糧田、果園田分別確定單位。城市居民無地者只納人頭稅。實行這種稅收制度,要求仔細計算土地面積和居民人數,因此大批增加稅吏,再加上稅吏的營私舞弊,必然加重納稅者的負擔。同時,為保證稅源,政府不許自由農民、隸農離開土地,不許手工業者離開其所屬同業公會,甚至不許市議員改變職業。這些作法雖然暫時地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加劇了社會矛盾。戴克里先又進行了幣制改革,規定每個標準金幣的含金量(合五點四五克)。但是,由于黃金和物質缺乏,新金幣被人收藏起來,物價依然飛漲。公元301年,戴克里先頒布“物價敕令”,規定物品價和各種工價,以此來限定物價。但這種作法不僅未限制住物價上漲和由此滋長起來的投機之風,而且引起更大的經濟混亂,使社會生產遭到破壞。因此,這一敕令后來被廢除了。戴克里先以崇拜朱庇特為其統治的思想支柱,因此,對于對官方信仰和帝國抱有敵視態度,不承認皇帝為神的基督教徒進行殘酷的迫害。公元303年戴克里先頒布命令,禁止基督教徒舉行自己的宗教儀式。不久,他又乘某地發生群眾暴動和尼科米底亞宮殿被焚毀之機,公開逮捕、刑訊和處死基督教徒,搗毀教堂,沒收教會的財產。戴克里先所實行的改革和采取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他的君主統治,緩和與當時帝國出現的社會危機,但卻無法改變羅馬奴隸制社會沒落和崩潰的歷史趨勢。
上一篇:戚繼光與抗倭斗爭
下一篇:戴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