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早年隱居于河南嵩山。德宗貞元七年,孟郊41歲到長安應進士試,兩次落第,貞元十二年中進士,任溧陽縣尉。孟郊的志趣在于吟詩,終日不管吏事,縣令只好分其半俸另委他人代理事務,于是孟郊憤而辭官回家。他的詩受到大文學家韓愈的賞識,把他介紹給宰相鄭慶余。鄭慶余為河南尹時,推薦孟郊任河南水陸轉運判官。后鄭慶余任興元節度使,64歲的孟郊應聘任參謀,赴任途中暴卒于河南閿鄉。有《孟東野詩集》。
孟郊一生困頓潦倒,處境孤苦,不合流俗,屢遭讒謗,被時人稱為“窮酸孟夫子”,死后元結等送他謚號貞曜先生。孟郊的詩深受韓愈稱道,他是韓孟詩派的著名代表,是韓愈的文學主張的積極支持者。他與同時代的詩人賈島齊名,有“郊寒島瘦”之說。今存孟郊詩四百多首,有的作品,如《長安早春》、《織婦詞》、《寒地百姓吟》等,直接反映民間疾苦,揭露封建社會的罪惡,抒發了詩人悲憤深沉的不平之感。孟郊的大部分詩作是描述個人的饑寒貧病,傾訴生活的窮愁孤苦的,主要是通過個人的不幸命運來揭示社會的弊端。這類詩歌的代表作有《秋懷》、《贈崔存亮》、《借車》等。孟郊的詩大部分是樂府和古詩,其中《游子吟》以語言樸素、情思深沉、比興貼切而著稱,傳布甚廣。孟郊也寫過一些宣揚封建觀念的格調低下的作品,如《烈女操》等,表現了詩人世界觀消極的一面。
孟郊是以苦吟著稱的詩人,創作態度嚴肅認真。為了深刻警辟地表現主題,他苦思錘煉,追求奇險,語句新穎,頗具匠心。然而,所寫的多是凄情寒景,情調幽冷清苦,終有枯澀之感。中晚唐的許多詩人及后世作家都贊美孟郊的詩作,孟郊死后不久,他的作品已流傳到國外。北宋江西詩派黃庭堅等詩人的瘦硬生新的詩風,與受孟郊的影響有關。
上一篇:孟軻
下一篇:季米特洛夫,格奧爾基·米哈依諾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