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研究·行動描寫
指文學作品中對人物行為、動作的描寫。人的行動是受思想性格支配的,通過行動可以反映其思想,顯現其性格特點,揭示其內心世界。
作品中的人物主要是靠動作活起來的,一個人物形象能否立起來,主要就看對他的行動描寫是否成功。因而作家一般來說很注意運用那些最能顯示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行動描寫,使人物的思想性格鮮明突出起來。 《水滸傳》中李逵、魯智深、武松、林沖等一系列英雄形象之所以家喻戶曉,一個突出的原因,就是作家對他們的行動描寫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把他們的思想性格極其鮮明地表現了出來。相反,作品如果缺乏富有特征的行動描寫,人物形象就會顯得蒼白無力。
人物行動是作品情節的組成因素,同時又是振動情節向前發展的外在動因。人物的行動不是孤立的現象,它總是在和別人的聯系、矛盾中產生,又反過來引起對方或他人的反行動,正是這種連鎖反應式的連續交錯的行動,構成了作品的情節,并推動它向前發展。有了高衙內調戲林沖妻子,以及一連串陷害林沖的行動,才有林沖一步步地被逼上梁山的行動。有了徐庶走馬薦諸葛的行動,才引出劉備三顧茅廬的行動。這是人們所熟知的例子,而我們正可以從中看到人物的連續交錯的行動是怎樣構成情節并推動情節向前發展的。
文學作品中人物行動和生活中人的行動一樣,是有其內在的性格發展邏輯的。一個成功的人物形象,一旦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性格,他就應按照自己的發展邏輯從事活動。《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沃倫斯基開槍自殺,《阿Q正傳》中的阿Q被槍斃,都是違反作者最初的創作意圖的。但正是由于這些作者尊重人物性格自身發展的邏輯,按人物性格自身發展的邏輯去寫人物的行動,才把人物形象寫得這樣完整統一。如果作品中的人物不是按照自己的性格邏輯去行動,而是被作者的主觀意志所隨意支配,那樣的人物將是失敗的人物,那樣的行動描寫將會成為沒有思想性格依據的敗筆。
中國的傳統小說非常強調人物的行動描寫,直到今天,我國通俗小說仍然十分重視行動描寫。當然,文學作品的寫法和風格可以多種多樣,行動描寫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份量也可以有輕有重,但不管怎樣,從總的來說,行動描寫在文學創作中是十分重要的。
上一篇:文藝審美分類創造·行書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觀念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