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西漢時稱東鳀,東漢以后稱夷州,隋至元稱流求,明中葉稱北港或東番,明末始稱臺灣。今臺灣高山族的祖先,漢至唐時處在氏族制階段,部落成員稱“彌鱗”,最高首領被尊稱為“王”,王下面有數名“帥”。西漢時,臺灣有二十余部落,屬于會稽郡,過年時來獻貢物。東漢時,臺灣人常到會稽進行交易。公元230年,東吳將軍衛溫、諸葛直曾率萬余人到臺灣,此后大陸八遷去的漸多。到隋朝,臺灣同大陸的來往更密切。公元607年,隋煬帝派羽騎尉朱寬、海師何蠻到臺灣“求訪異俗”。第二年,再派朱寬前去“慰撫”。公元610年,煬帝又派虎賁郎將陳稜、朝請大夫張鎮周,率兵萬余人從義安(今廣東潮安)出海,到臺灣“慰諭”以波羅檀洞(以山洞為室)為中心的部落居民,斬其王歡斯渴刺兜及小王歡斯老模,虜男女數千而歸。唐朝時,臺灣歸嶺南節度使管轄,施以安撫政策,臺灣與大陸的民間貿易有了發展,大陸的手工業品不斷運到臺灣,臺灣居民也經常以土特產品到大陸換取各種生活必需品,大陸人前往臺灣定居者更多。在臺南發現的唐宋時代的瓦瓶、錢幣等器物,證明唐宋時期臺灣與大陸間經濟文化聯系是非常密切的。元朝以澎湖巡檢司對臺灣行使主權,大陸和臺灣的關系有了新發展。明末,臺灣先后被日本及荷蘭殖民者侵占近四十年。公元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不久病故,其子鄭經、孫鄭克塽割據臺灣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康熙帝派兵進駐臺灣,次年設置臺灣府,臺灣又和大陸連成一家??梢?,自西漢以后,臺灣與大陸的關系日趨臻密,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王綱的論文《鄭成功收復臺灣》(《歷史知識》1981年第六期)可參閱。
上一篇:臺爾曼,恩斯特
下一篇:臺灣民主自治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