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毛(máo)
106 毛(máo)
【尋根溯源】
毛姓源自姬姓。西周時,周武王將弟弟叔鄭封于毛國(今陜西岐山一帶),他的子孫便稱毛氏。此外,周文王的兒子伯明(一作聃),被封在毛邑(今河南宜陽一帶),爵位為伯,故世稱伯明,為周成王的六卿之一,任司空,掌管建筑工程。伯明的子孫便以封地為姓,世代姓毛。
【變遷分布】
早期在河南、陜西活動。漢唐時期,廣布河北、山東、山西、湖北、安徽、四川等地,并在西河、滎陽、河陽、北地等郡縣形成毛氏望族。宋明時期,向東南及兩廣擴散,由浙贛、川湘兩個中心發展為浙贛、湘鄂、甘肅三個中心。當今浙江、廣西、四川的毛氏最為密集。
【名人薈萃】
毛遂:戰國時期薛國(今山東棗莊)人,年輕時游趙國,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嶄露鋒芒。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趙孝成王九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并獲得了“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的美譽。
毛延壽:西漢畫工。杜陵(今陜西西安)人。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愿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此事無正史可考,極有可能是杜撰)。有詩云“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王安石《明妃曲》)。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毛亨:西漢學者。西漢魯人(郡治今山東曲阜一帶),另一說為河間(郡治今河北獻縣東南)人。相傳為古詩學“毛詩學”的開創者,據傳他為古文經學“毛詩派”的開創者,曾作《毛詩故訓傳》,以授毛萇,史稱“大毛公”。毛萇為西漢趙(郡治今河北邯鄲西南)人,據稱其詩學傳自毛亨,曾任河間獻王博士,史稱“小毛公”。
上一篇:百家姓《祁(qí)》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禹(yǔ)》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