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漢(1898—1968),現代著名的劇作家、戲劇活動家,革命戲劇運動的奠基人和戲曲改革運動的先驅者。建國后一直在文化部門從事領導工作,寫有話劇《朝鮮風云》、《關漢卿》、《文成公主》及戲曲《白蛇傳》、《西廂記》、《謝瑤環》等著名作品。《關漢卿》(1958)是為紀念我國元代大戲劇家關漢卿創作七百周年,以關漢卿生平為題材的話劇,演出后獲得廣大觀眾和文藝界的高度評價。許多評論者認為《關漢卿》不僅是田漢戲劇創作的高峰,而且也是我國當代文學史上不多見的優秀劇作之一。劇本沒有泛泛地去寫關漢卿的生平,作者集中選取了關漢卿與同人創作排演《竇娥冤》的一系列事件,以史實為本,兼以虛構,突出了正義與邪惡間的沖突,刻畫了關漢卿不畏強暴、不怕犧牲和勇于抗爭的思想性格作品。熱情地歌頌了以關漢卿為代表的富于正義感和戰斗精神的人民藝人,抨擊了元朝反動統治階級的黑暗統治,揭示了正義必然戰勝邪惡的歷史規律。
劇作十分成功地塑造出關漢卿、朱簾秀等一批人民藝術家的感人形象。劇中的主人公關漢卿不僅是一個受到人民尊敬和愛戴的劇作家,而且是被壓迫人民的代表。他對元朝統治者對漢族人民群眾的野蠻而殘酷的統治十分不滿,他以筆為斗爭武器,申張正義,抨擊當朝的黑暗統治。他帶領人民藝人寫作、演出《竇娥冤》,惹怒了反動統治者,面臨殺身之禍,關漢卿被關在獄中,仍堅貞不屈。他對朱簾秀說:“‘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這也正是我今天的心構。”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和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是關漢卿思想性格的核心。作品中的朱簾秀是一個出身卑微而情操高尚的婦女形象。她原是良家女,因為還不清花王爺的租子,父親坐牢而死,她被賣給妓院當歌妓。她雖地位卑微,但對朱小蘭的冤情和關漢卿一樣憤憤不平。為了反抗元朝的黑暗統治,她把生死置之度外,毅然主演《竇娥冤》。當阿合馬逼迫她們按他的意旨演出時,她寧肯被殺頭,也不改一字,面對死亡威脅,“雖九死其猶不悔”。她在獄中,和關漢卿互相鼓勵,堅持斗爭,表現出高尚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劇中其他人物性格也都很鮮明,賽簾秀的不屈不撓,王著的正直豪爽,葉和甫的猥瑣奸詐,阿合馬的兇橫殘忍,都躍然紙上。
田漢的劇作,大都具有傳奇色彩和詩情畫意,《關漢卿》尤為突出。《關漢卿》在構思上有獨到的匠心,作者寫關漢卿的思想性格緊緊圍繞創作、演出《竇娥冤》來開展戲劇沖突,使整個戲具有一種傳奇色彩。這個劇洋溢著強烈的詩情畫意,作者常常用飽含著激情的詩的語言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劇中關漢卿和朱簾秀在獄中相見,互訴衷腸時,通過《雙飛蝶》淋漓盡致地表現出兩個人堅貞不屈、忠于愛情的崇高精神世界。整個劇圍繞創作和演出《竇娥冤》還穿插了一些唱詞,十分貼切地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并具有濃厚的詩意,使整個劇本大為增色。
上一篇:田氏代齊
下一篇:田間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