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人的文學
周作人在“五四”文學革命初期提出的文學主張。最早是在1918年12月的《新青年》雜志第五卷第六號的《人的文學》一文中出現。
“人的文學”首先主張把“人”字寫在文學的旗幟上。文章開篇就鮮明地提出: “我們現在應該提倡的新文學,簡單的說一句,是‘人的文學’。應該排斥的,便是反對的非人的文學。”指出要“從文學上起首,提倡一點人道主義思想。”周作人倡導人的文學,可以說對文學革命的內容才有了具體的解釋。“人的文學”是以進化論和人道主義為理論基礎。認為人是從動物進化來的,人類的關系應該“彼此都是人類,卻又各是人類的一個”,人的活動應是利己而又利他,人的理想生活“應該各盡人力所及,取人事所需”, “應該以愛智信勇四事為基本道德”。因此,人道主義不是慈善主義,而是“一種個人主義的人間本位主義”,是要從個人做起。 “人的文學”認為, “用這人道主義為本,對于人生諸問題,加以記錄研究的文字,便謂之人的文學。”指出對于人的表現,可以是正面地描寫理想生活,可以是側面地反映普通人的生活,或是非人般的生活。通過文學,使人們認識到應該怎樣生活和不應該怎樣生活。提倡在寫人的文學中,反映出人類道德,反映出人類情感。這一主張,體現著一種要求人性解放的意識,反對否定人性的封建文學。
“人的文學”強調“時代”的觀念, “時代不能分中外。”對于古代文化,認為不能因襲古人,要“認定我們的時代,不能與相反的意見通融讓步”,“認定他們的時代,給他們一個正直的評價,相應的位置。”反對把古人“排頭罵倒”。對于外國的文化,認為不能強調地理上和歷史上的不同,而“只須抱定時代這一概念”,大膽引進。 “人的文學”為文學革命推波助瀾,在文學革命中成為綱領性的理論觀點,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由于“人的文學”是從資產階級的人性出發,宣揚階級調和論的觀點,當時也具有不小的消極作用。
上一篇:文藝美學研究·人物語言
下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