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寫于1941年3月和4月。編入《毛澤東選集》第3卷。
《農村調查》是毛澤東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調查農村情況的記錄。為了從思想上清除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影響,克服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樹立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學風,毛澤東決定公開出版《農村調查》,并寫了序言和跋。
在《序言》中,毛澤東指出,出版《農村調查》一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同志們找一個“研究問題的方法”、“了解下層情況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調查研究。序中強調:“一切實際工作者必須向下作調查。對于只懂得理論不懂得實際情況的人,這種調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則他們就不能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系?!蓖瑫r,《序言》重申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一真理。毛澤東說:“這句話,雖然曾經被人譏為‘狹隘經驗論’的,我卻至今不悔;不但不悔,我仍然堅持沒有調查是不可能有發言權的?!薄缎蜓浴愤€闡述了進行社會調查應有的態度和方法,強調“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只有對群眾滿腔熱情,虛心學習,才能做好調查工作。
在《跋》中,毛澤東指出黨的策略路線在不同的時期有原則的區別,必須把界限分清。同時,辯證地分析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既不是“一切斗爭,否認聯合”,也不是“一切聯合,否認斗爭”,而是“綜合‘聯合’和‘斗爭’的兩重性的政策”。在黨實行這種帶有兩種性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期間,一方面要保持共產黨員的共產主義的純潔性,同資產階級腐化思想進行斗爭;另一方面又絕不允許把黨內反對資產階級思想的斗爭,錯誤地移植到社會經濟方面,去反對當時資本主義經濟成分的正當存在和發展。
《〈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在延安整風期間被列為二十二個必讀文件之一。它對于批判和克服教條主義,倡導和堅持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轉變黨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起了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三國演義》的成書
下一篇:《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太平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