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何乃英
【作家簡介】拉胡蒂(1887—1957)是伊朗現代著名詩人。他1887年生于伊朗西部克爾曼沙市的一個工匠家庭。16歲時,他得到親友的幫助,前往德黑蘭求學深造。1905年,伊朗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立憲運動爆發,德黑蘭舉行了大規模的示威游行和罷工,要求召開議會,制定憲法。拉胡蒂熱情地投身于運動中,同時開始發表革命詩歌。立憲運動受挫和失敗以后,他被當局通緝,并被判處死刑。在此前后,他幾乎一直過著流亡生活。1908年在大不里士武裝起義失敗后,他逃往伊拉克的巴格達。1915年秘密回國,主辦進步報紙。1917年被迫亡命土耳其。1921年再度秘密回國。1922年領導大不里士憲兵武裝起義;起義失敗后,又被迫逃往蘇聯,直到1957年去世為止。在立憲運動期間,拉胡蒂寫了不少充滿革命激情的詩篇,如《人的意義》、《踐約》和《搖籃曲》等都曾廣為傳誦?!度说囊饬x》贊美勞動者是“人類家族的驕傲”,真正體現了“人的意義”。《搖籃曲》則利用通俗易懂的民歌形式,表現母親希望孩子長大以后投身愛國運動的心愿。在立憲運動過后的流亡時期,他也沒有停止詩歌創作。到蘇聯定居之后,他又寫詩歌頌社會主義建設,揭露法西斯蒂的罪惡,并且從事菲爾多西史詩《列王紀》的翻譯工作。
拉胡蒂詩選,張鴻年譯,載于北京大學《波斯文學史》(油印本)。
【作品節選】
踐約
反動陣營筋疲力竭后遁收兵,
這本非他們自愿,是由于兄弟們的拼爭。
打破封鎖糧秣源源運到,
縷縷行行的運糧隊開進大不里士城。
從此不必再吃馬肉青草與樹皮,
對斗志昂揚的人們那種日子已成過去。
有一位自由婦女佇立在一座墓旁,
她懷揣著大餅,眼中熱淚下滴。
她雙腳赤裸,雙眼盯在墳上,
默然不語,像一尊純鋼塑像。
然后,拿出大餅放到墓前,
這時,她激動得如同怒獅一樣。
你血灑戰壕我遍身血染,
你可不要懷疑我不忠于誓言。
孩子,以你的生命發誓我曾苦苦尋覓,
讓你靈魂作證,一張大餅也遍尋不見。
你身負重傷,忍饑挨餓離開人間,
我要為你找來大餅,為此我立下誓言。
我要把大餅拿到你,我的愛子墳前,
醒來吧,我的孩子,我把它和我的心一齊奉獻。
再也不必擔心,孩子,我們已經勝利,
我給你帶來大餅和自由的信息。
你曾吮吸純潔的母親的乳汁,
那乳汁是對你這忠貞不渝的戰士的獎勵。
致伊朗少女
從今以后,我要與你斬斷情腸,
別人都沉著冷靜,我卻如此癲狂。
伊朗王國之月呵,東方的美女,
請留心傾聽,傾聽我的心曲。
我曾以頭叩地向你苦苦哀求,
像祈求真主把我這奴隸助佑。
可是今天我要鄭重與你交談,
請你認真記取我這番肺腑之言。
今后,我的心不再受你美人痣的羈絆,
一刀兩斷,我不再傾慕你的容顏。
不再把你的青絲視為我頸上的鎖鏈,
不再把你的睫毛視為刺穿我心的利劍。
吻不到你的唇我不再心潮洶涌,
挽不到你的秀發我不再憂愁心痛。
我不再埋怨你的手能致人死命,
不再愁你的睫毛似尖刺把人刺疼。
我不再把你姣好的面龐比作明月,
我不再把你端莊的身軀比作青松。
你月樣的姿容本無需人們贊頌,
你松柏般的身軀何需人們夸獎,
我能比任何人都狂熱地贊美你的美麗,
但那是空話一篇毫無實際意義。
把你的彎眉比作新月贊你睫毛似箭,
有何裨益?無非是一派囈語空言。
美麗而不學無術,我并不欣賞稱頌,
今后你要銳意進取,不要再賣弄風情。
迷戀你的姿色的都是庸碌小人,
要與他們斷絕交往,不要讓他們進門。
美女呵,在這文明世紀可太不應該,
你如此嫵媚動人卻置身知識園林之外。
世人都展翅高飛你卻困守閨房,
世人都兢兢業業你卻昏昏沉睡。
難道你不感到害羞不感到慚愧?
多遺憾,像你這樣的月亮竟昏黑黯淡,
多可惜,你這樣的枝條不把果實奉獻。
脫掉你的罩袍,去學校勤奮攻讀,
愚昧的枝結出的果只有災難與痛苦。
學習知識,了解世上風云變幻,
揭去黑紗顯露出你美玉般容顏。
人無知識與禽獸有何差異,
花欠芳香與芒刺不差毫厘。
學習知識要有益于整個民族,
像母親一樣盡自己一份心力。
是你教給嬰兒出生后第一句話語,
他們要從你們口中學第一個語句。
當你教他們初學話語的時候,
要告訴他們該熱愛勞動不怕吃苦。
你要教育子女誠實的勞動最光榮,
不勞而食是依附他人的寄生蟲。
要教他們追求知識自己勤奮工作,
教他們按你的教導指引去生活。
如若你能成為這樣的母親,
便能點銅成金,改變祖國的命運。
【作品鑒賞】《踐約》寫于1909年,是一首充滿戰斗精神的詩。在1908年大不里士憲兵武裝起義期間,詩人曾經親臨現場,與前來鎮壓的政府軍浴血奮戰。當時戰斗異常激烈,條件極其艱苦,政府軍長期圍困大不里士城,斷絕起義者的食物來源,迫使起義軍以青草和樹皮充饑,不少人被活活餓死;后來政府軍被擊退,起義者方面情況才有好轉。這首詩從一個側面表現了這場艱苦卓絕的戰斗——一位為自由而斗爭的婦女佇立在兒子的墓旁,獻上了一張大餅和自己的心。“我要把大餅拿到你,我的愛子墳前,/醒來吧,我的孩子,我把它和我的心一齊奉獻?!薄@是她過去對身負重傷、忍饑挨餓的兒子所立下的誓言,如今她“踐約”了。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任務是艱巨的,道路是曲折的,犧牲是巨大的,但是這位母親沒有流露消極情緒,而是充滿勝利信心。
《致伊朗少女》寫于1918年,是詩人流亡土耳其時期所寫下的作品。在這首詩里,詩人懷著對伊朗少女無限關懷、無限愛戀的感情,向她們提出了自己誠摯的希望,希望她們走出閨房,進入學校,學習知識,教育后代,拯救祖國。在伊朗民族解放事業中,這無疑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從今以后,我要與你斬斷情腸,
別人都沉著冷靜,我卻如此癲狂。
伊朗王國之月呵,東方的美女,
請留心傾聽,傾聽我的心曲。
詩的開端便有引人入勝的力量。以下則慢慢訴說自己的“肺腑之言”——
美麗而不學無術,我并不欣賞稱頌;
今后你要銳意進取,不要再賣弄風情。
迷戀你的姿色的都是庸碌小人,
要與他們斷絕交往,不要讓他們進門。
美女呵,在這文明世紀可太不應該,
你如此嫵媚動人卻置身知識園林之外。
既尖銳又親切,不能不令人信服,催人奮起。
拉胡蒂的詩歌大多具有革命傾向,充滿戰斗激情,語言質樸、生動,風格明快、清新,在伊朗國內和伊朗國外擁有眾多讀者。
上一篇:鐘志清《折斷的翅膀》東方文學名著鑒賞
下一篇:張增坤《拉達蘭妮》東方文學名著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