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傅辭榮的解釋?疏傅辭榮的典故與出處
《漢書·疏廣傳》:疏廣居官太子太傅,其兄之子疏受被任為太子少傅,“太子每朝,因進見,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為師傅,朝廷以為榮。在位五歲,皇太子年十二,通《論語》、《孝經》。廣謂受曰:‘吾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懼有后悔,豈如父子相隨出關,歸老故鄉,以壽命終,不亦善乎?’受叩頭曰:‘從大人議。’即日父子俱移病。滿三月賜告。廣遂稱篤,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篤老,皆許之,加賜黃金二十斤,皇太子贈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設祖道,供張東都門外,送者車數百輛,辭決而去。及道路觀者皆曰:‘賢哉二大夫!’或嘆息為之下泣。”后以此典稱人急流勇退,及時歸隱。唐·楊炯《唐上騎都尉高君神道碑》:“比疏傅之辭榮,追留侯之高蹈。”元·揭傒斯《與蕭維斗書》:“茍其說行,則從容可為二疏之事;不行,則掛冠神武,拂袖而西矣。”
上一篇:申胥泣血的解釋?申胥泣血的典故與出處
下一篇:舐痔結駟的解釋?舐痔結駟的典故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