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英國)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1885—1930),20世紀初英國著名小說家、詩人。他出生于英國中部諾丁漢郡的斯特伍德,父親是礦工,母親則出身破落的中產階級家庭。大學畢業后,勞倫斯到倫敦郊區一所中學執教。1912年,他與有夫之婦弗里達私奔至歐洲大陸,直到1914年才重返倫敦,后轉赴康沃爾郡。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勞倫斯夫婦于1919年11月離開英國,開始了為期十一年的漂泊生涯,行蹤遍及錫蘭、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1930年因肺病嚴重,在法國南部的芬斯療養院去世。其代表作有小說《白孔雀》、《逾矩的罪人》、《兒子和情人》、《虹》、《戀愛中的女人》、《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等。
《查太萊夫人的情人》以其嚴肅的寓意、社會批判的主題、真切透辟的寫實手法和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著稱,對現當代英國乃至西方文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小說通過對康妮與梅勒斯的性愛關系的描寫,探索和肯定了身心融合完美自然的男女關系,并以此深入批判了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對人類生活和人性的殘害,呼喚自然和諧生活的復歸。
一次,康妮奉丈夫克利弗之命去村子里找狩獵人梅勒斯,不料卻意外地發現他在赤裸著上身洗浴。回到家后,康妮向克利弗打聽梅勒斯,克利弗卻輕蔑地稱梅勒斯不過是一個性格怪異之人,并對康妮對梅勒斯的看法不屑一顧。康妮知道丈夫為什么會這么說,因為隨著肌體半身癱瘓,他的精神與活力也在日益枯萎,他的心靈已經不健全。面對強健而生機勃勃的梅勒斯,克利弗是既羨慕又妒忌。
康妮回到臥室,脫光衣服,從大鏡子里欣賞著自己美麗的胴體。她才剛剛二十七歲,渾身充滿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可卻只能在這種壓抑與焦渴中坐等紅顏衰老。想到這里,她不禁黯然神傷。她想到了克利弗,對他的寫作、他的談話還有他那些騙人的精神生活充滿了憎恨。可是,她無力反抗,只能默默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姐姐希爾達理解妹妹的苦衷,在她的一再努力下,克利弗終于同意雇用波爾頓太太照料他的生活。康妮從繁重的日常生活中解脫出來,得到了一點屬于自己的空間。
又是一個春天,康妮獨自到樹林里散步。看到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生機盎然,康妮不禁心有所動。這時,她抬頭看到了不遠處的梅勒斯,兩個人如干柴遇烈火,很快便廝守在一起。
康妮意識到,梅勒斯不僅渾身充滿熱情,而且思想也很健康積極,是一個值得自己去愛的男人。她一點也不后悔自己的選擇,對由此可能會引發的嚴重后果更是滿不在乎。她恨那種沒有愛的家庭生活,恨像牢籠一樣鎖住她的克利弗,恨男爵夫人這個名稱。她沒有在意梅勒斯的身份和社會地位,在她看來,他是狩獵人也好,紳士也罷,都沒有什么區別。
康妮頻繁地與梅勒斯偷情,在一次又一次的接觸交往中,康妮與梅勒斯越來越被對方深深地吸引。兩個人不僅在肉體上,更是在精神上達到了高度的和諧統一,實現了靈與肉的真正結合。
克利弗所屬煤礦的工人們因為不滿苛刻的待遇,發動了罷工。康妮站在了罷工工人一方,憤怒地指責克利弗對工人沒有一點人情味,只知道一味地對他們進行壓榨和盤剝。克利弗對康妮的話不屑一顧,他冷冷地說工人只不過是一些野蠻愚昧的下等人,他們本就應該接受被人剝削的命運。兩人在這件事情上的分歧使康妮對丈夫更加厭惡。
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康妮推著克利弗到山頂散步。克利弗的輪椅出了毛病,便招來梅勒斯進行修理。他對梅勒斯指手畫腳,態度非常蠻橫。當康妮責怪他不該這么做時,他卻滿不在乎地說,梅勒斯只不過是他雇傭的一名狩獵人,我給他工錢,他還住著我的房子,就應該聽從我的指使。康妮怒不可遏,平日里對克利弗積蓄的不滿漸漸升級為仇恨。
夏天到了,康妮懷孕了。她對克利福提出了離婚,同時勇敢地坦白了她所愛的人正是梅勒斯。聽到這里,克利弗猶如墮入陷阱的野獸,狂呼亂叫起來:“天哪!你竟和我的一個仆人相好!”但“我是斷然不會提出離婚的”。繼而,他趕走了梅勒斯。
康妮決定離開勒格貝,去了蘇格蘭。梅勒斯去了鄉間,在一個農場里找到了工作。他們堅持著,心里充滿希望,期待著相聚的日子。
上一篇:《《斯巴達克思》》主要內容介紹,《《斯巴達克思》》讀后感
下一篇:《《格列佛游記》》主要內容介紹,《《格列佛游記》》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