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為何備受稱贊
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之一,出自《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為戰國時齊軍解救趙國所用的方法。
公元前354年,當時魏國軍隊圍攻趙國都城邯鄲,雙方一直處于僵持的狀態,趙軍苦守已難以維持。齊國應趙國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八萬大軍解救趙國。軍師孫臏認為,要解救趙國應避實就虛直擊魏國要害,不能直接前去攻打。于是,孫臏帶兵沖進魏國都城大梁,魏國精銳部隊集中在趙國,內部兵力稀薄,所以圍攻邯鄲的大軍必須馬不停蹄地趕回都城。齊軍乘魏軍疲憊之際在桂陵迎敵,一舉大挫魏軍,此后魏軍便一蹶不振。
“圍魏救趙”的高明之處在于并沒有按常規的方法解決問題,而是逆向思維以表面看來舍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抓住事物的本質,從而使得問題得到了更好的解決。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受到了歷代軍事家的稱贊,并且至今仍有值得借鑒的價值。
上一篇:“四夷”僅指四個民族嗎
下一篇:“圜丘祭天神”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