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克思》
拉法埃洛·喬萬尼奧里(意大利)
拉法埃洛·喬萬尼奧里(1838—1915),意大利作家。出生于羅馬一個法官家庭,自幼便受到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的影響,二十歲參軍,參加過多次戰斗,由于驍勇善戰,被任命為總參謀部軍官。1870年意大利完成統一,喬萬尼奧里宣布退伍,投身文學創作。他共創作了八部長篇小說,兩個劇本,一部詩集和兩部文藝評論集。代表作是《斯巴達克思》。
《斯巴達克思》是一部優秀的歷史小說,1873年連載于羅馬刊物《范夫萊》,1874年出版單行本。小說真實再現了兩千年前,以斯巴達克思為首的角斗士們為爭取自由和尊嚴,奮起反抗的殘酷斗爭場面,塑造了起義領袖斯巴達克思的英雄形象,批判了羅馬暴政存在的合理性。
公元前78年的一天,羅馬斗技場舉行了一次規模盛大的角斗表演,三十歲的斯巴達克思同三十個色雷斯人和三十個沙姆尼特人展開了殊死搏斗。三十歲的斯巴達克思是三十個色雷斯人中的一個,他在與入侵的羅馬人作戰時做了俘虜,后來被賣給角斗場做了一名角斗士。他有勇有謀,最終擊敗所有的對手,贏得了這場勝利。觀眾們為斯巴達克思大聲歡呼,要求給他以自由。貴婦人范萊麗雅非常欣賞斯巴達克思,也借機建議蘇拉解除他的奴隸地位。蘇拉答應了范萊麗雅的請求,而范萊麗雅也同意了蘇拉的求婚要求。
羅馬的角斗士們經常在酒店聚會,密謀如何才能擺脫奴隸身份,斯巴達克思成了他們公認的領袖。
野心勃勃的羅馬貴族卡提林納糾集起一批對現狀不滿的貴族,讓斯巴達克思帶領角斗士們進攻元老院,不料卻遭到斯巴達克思的拒絕。因為在斯巴達克思看來,角斗士們是一批被剝奪了自由的奴隸,而卡提林納則是一批被排斥的貴族。前者是為獲得自由、奪回失去的祖國和家園而斗爭,而后者則是為了自己的權勢。這兩種人之間不存在共同的利益。
應范萊麗雅的邀請,斯巴達克思到蘇拉的庫瑪別墅去管理一所角斗士學校。不久,蘇拉病死,范萊麗雅向斯巴達克思表白了自己的愛情,準備把全部的身心都獻給他。可斯巴達克思不愿為一己享受而放棄遠大的理想,他要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奴隸們的解放事業。
以斯巴達克思為首的角斗士們在羅馬奉祀牧神這一天,偷偷地在林中密謀起義事,不料卻被戲子梅特羅比烏斯偷聽到。他連忙把這一消息報告了貴族愷撒。二十六歲的愷撒是一位頗有才能的將軍,在羅馬德高望重。出于自身的考慮,他沒有把這個消息上報,而是找到斯巴達克思,對他說,如果斯巴達克思肯把已經組織起來的兩萬名角斗士交給他來指揮,不用幾年他就可以征服世界,成為羅馬的統治者。他提出要和斯巴達克思合作,讓他參加自己的遠征隊。斯巴達克思拒絕了愷撒。他要和所有被奴役的弟兄們站在一起,為奴隸、為所有民族爭取自由。
發現消息已經走漏,斯巴達克思飛速趕到加普亞,想通知加普亞城角斗士學校的一萬名角斗士提前發動起義。誰知羅馬執政官派出的使者搶先一步到達加普亞,在城里實行了戒嚴。
斯巴達克思率領一批角斗士沖出包圍,退往維蘇威火山。一路上,他不斷發動奴隸暴動,趕到維蘇威火山時,起義部隊已經有六百余人了。
羅馬政府先后派來兩批軍隊圍困了維蘇威火山,試圖剿滅起義隊伍。斯巴達克思急中生智,巧妙地率領起義軍繞到敵人背后襲擊,將他們打得落荒而逃。
起義部隊攻下瑙拉市,斯巴達克思嚴厲制止了隊伍的搶劫等散漫行為,整頓了軍紀。這時,從羅馬城逃出的克利克薩斯帶領兩千奴隸前來會合,起義人數增加到萬人。
隨后,斯巴達克思以各個擊破的戰術,打敗了由普勃里烏斯將軍率領的羅馬軍隊的第三次圍剿,并兵圍加普亞城,逼迫城里的提督和元老院放出了角斗士學校的五千名角斗士,增加了起義軍的實力。緊接著,他又在阿昆納挫敗了普勃里烏斯發動的第二次進攻。
斯巴達克思在庫馬別墅會見了情人范萊麗雅,范萊麗雅再次請求他留下,而斯巴達克思則表示自己絕不會背棄他不幸的同志們。起義軍迅速增長到五萬人,斯巴達克思把他們編成十個軍團,他則被推選為大元帥。
貴族奧萊施杜斯率領三萬人馬前來圍剿。斯巴達克思在芬提城附近將他們徹底擊潰。執政官盧古魯斯親自找斯巴達克思談判,提出只要斯巴達克思停止戰斗,便許給他高官厚祿,并讓范萊麗雅正式嫁給他。斯巴達克思大聲斥責,毫不動心。
希臘妓女愛芙姬琵達愛上了斯巴達克思,向他求愛,可是斯巴達克思因為忠于自己的情人范萊麗雅,拒絕了她。愛芙姬琵達惱羞成怒,離開斯巴達克思的隊伍,來到埃諾瑪依的部隊,企圖在起義部隊內部進行挑撥離間,以此報復斯巴達克思。
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可斯巴達克思還是認為羅馬帝國有著相當強大的實力。為了徹底擊潰羅馬帝國,他決定讓奴隸們回各自故鄉,發動一切被壓迫民族同時起義。可他的計劃遭到了起義軍中另一首領埃諾瑪依的堅決反對,在愛芙姬琵達的調唆下,埃諾瑪依率領一萬起義部隊離開大營,結果很快便被羅馬軍隊消滅了。
接連的勝利沖昏了角斗士們的頭腦,他們紛紛要求向羅馬大舉進攻,雖然斯巴達克思并不認可這個觀點,可他為了和戰友并肩作戰,還是遷就了多數人的意見。
羅馬元老院最后任命克拉蘇出任指揮官,他在內奸愛芙姬琵達的幫助下,在迦爾岡山挫敗了斯巴達克思。起義軍不僅損失了三萬軍隊,重要領導人克利克薩斯也壯烈犧牲。
在葛魯門特戰役中失利以后,斯巴達克思暫且放棄了向羅馬軍進軍的計劃,轉而向南進發,準備渡海進軍西西里島。可是暴風卻將他的船只掀翻。斯巴達克思渡海受挫,只得重新北上,并率兵突破了克拉蘇在魯丁半島上的防線,極大地打擊了克拉蘇的信心。為了徹底打垮起義部隊,克拉蘇調來剛剛從西班牙戰場上凱旋的龐培部隊以及從米特里達梯斯勝利返回的盧古魯斯的部隊,共同圍剿斯巴達克思。
在這個緊要關頭,康尼克斯和卡斯林斯率領的起義軍又鬧起了分裂活動,結果被敵人各個殲滅,大大削弱了起義部隊的力量。斯巴達克思麾下只剩下五萬士兵,他在接到范萊麗雅來信后決定和克拉蘇談判。可是由于對方提出的條件過于苛刻,談判最終失敗。
斯巴達克思為了趕在龐培大軍尚未來到之前打垮克拉蘇的軍隊,便率兵在布拉達納斯河畔與克拉蘇展開了總決戰。由于力量對比過于懸殊,五萬起義大軍最終敗給了克拉蘇的九萬軍隊,斯巴達克思英勇地戰死沙場,六千名起義戰士也被全部釘死在十字架上。
上一篇:《《戰爭與和平》》主要內容介紹,《《戰爭與和平》》讀后感
下一篇:《《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主要內容介紹,《《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