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絲》
托馬斯·哈代(英國)
托馬斯·哈代(1840—1928),19世紀末英國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生于英國西南部的多塞特郡,八歲起開始學習拉丁文和拉丁文學,同時自修希臘文,希望有朝一日能做上牧師。離開學校后,哈代先后做過建筑師學徒、建筑繪圖員、建筑師等,后來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文學創作上。他一生主要是在家鄉度過的,這里的自然環境成了哈代作品的主要背景。哈代早期、中期以小說創作為主,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卡斯特橋市長》、《還鄉》、《遠離塵囂》、《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等近二十部長篇小說以及許多以“威塞克斯(哈代家鄉的古名)故事”為總名的中短篇小說;晚年則創作了大量詩歌作品以及長篇史詩劇《列王》。
《德伯家的苔絲》(1891)是哈代的代表作,它描寫了一個被侮辱的鄉村姑娘的悲慘遭遇。作家在更高的層次上創造性地塑造了一個被侮辱的、具有反抗性的女性形象苔絲。她不再是小說中的陪襯者,而是完完全全統治整個小說的女主人公。苔絲只是一個想自力更生、希望擁有追求個人起碼幸福權利的純樸姑娘,可是,社會的強權勢力連這樣的弱女子也沒能放過,最終造成了她的悲劇。小說強烈的反宗教、反封建道德、反資產階級法律的傾向,遭到了當時英國上流社會的反對,但卻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這部小說被多次搬上銀幕,給哈代帶來了世界聲譽。
春天里的一個傍晚,在去馬勒村的路上,牧師崇干告訴小販德北一個沒用的消息,他考證出德北原是當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嫡系子孫。德北好吃懶做,有6個孩子,家境十分貧寒。得知自己出身名門,當晚他又喝得酩酊大醉。德北17歲的女兒苔絲勇敢地挑起父親趕集賣蜂窩的擔子。不料,在趕集路上,她趕的馬車與郵車相撞,老馬被撞死,全家的生活來源沒了著落。為了幫助家庭擺脫生活困境,苔絲按照母親的安排,去純瑞脊一個有錢的德伯老太太那里認親。
德伯氏是一個假冒的本家。去世的德伯先生本是英國北方的一個商人。他發財后,一心想扎根這里,做個鄉紳。因此,他從博物館里挑了“德伯”這個古老姓氏,冒充世族鄉紳。這些情形,苔絲和她的父母一點也不知道。
這個人是個脾氣古怪的瞎眼老太婆。她的兒子亞雷有20多歲,是個花花公子。他一看見美麗的苔絲,便打下了占有她的主意。他要苔絲去他家養雞場養雞。苔絲在純瑞脊養雞,完全受亞雷的驅使。她充滿疑懼,處處拒絕他的殷勤,卻無法回避他。
初秋里一個星期六的晚上,苔絲和她的同伴正趕完集往回走。一群喝醉酒的女人肆意辱罵苔絲,苔絲又羞又惱,一心想趕快躲開這群人。這時,遠遠跟著的亞雷騎馬上前,要苔絲上馬帶她離開,她不假思索地跨上了亞雷的馬。
他們倆騎著馬跑了一陣,亞雷早把馬引向了遠離純瑞脊的岔道。半夜1點鐘,待苔絲發現時,他們已來到了英國很古老的一片樹林圍場。苔絲十分恐懼,她想獨自走回去,但是找不到路,四周都被霧氣彌漫,什么東西也看不見。苔絲坐在一堆樹葉上,亞雷去辨路。等亞雷摸黑回來時,他被一樣東西絆了一下。這模糊的灰白色正是穿著白紗衣服躺在干樹葉上的苔絲。亞雷伏身下去,他的臉觸到她的臉。她正睡得很沉,睫毛上還掛著眼淚呢。昏暗和寂靜籠罩了整片樹林……
一個月后,苔絲挎著一個沉重的籃子,毅然離開了純瑞脊,順著山路往家走。苔絲回家來的消息很快在村里傳開了。隨著德伯氏兒子放蕩名聲的傳播,苔絲遭到了村里人的譏笑和背后議論。她躲在家里不敢出門。現在,她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前面是一條漫長而崎嶇的路,只能自己單人跋涉,沒人同情,更沒人幫助。想到這兒,她十分抑郁,恨不得面前出現一座墳墓,自己一頭鉆進去。在她的私生嬰兒死去后,她常常問自己,女人的貞潔真是一次失去了就永遠失去了嗎?她決定離開這個知道她的過去,使她感到窒息的家鄉,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開始她的新生活。
在一個鳥語花香的早晨,苔絲再度離開家,到塔布籬牛奶廠當了一名擠奶女工。在這里,她認識了一個年輕人安璣·克萊。克萊是一個牧師的兒子,他不愿繼承父業做牧師而想務農當農場主。他在牛奶廠學習擠奶技術,發現默默不語的苔絲有許多與眾不同的地方,于是就去注意她,接近她。
他們頻繁地相會,而且每天總是在那朦朧的晨光、那紫羅蘭或粉紅色的黎明時刻。因為擠奶必須很早起床,而起得最早的差不多總是他們兩個。他們來到室外,空曠的草原上一片幽渺迷茫,曉光和霧氣混合不分,使他們深深地產生一種遺世獨立的感覺,好像他們就是亞當和夏娃。
在一起生活勞動中,他們相愛了,而且漸漸地愛得像火一樣熾熱。克萊對苔絲的愛情改變了他對生活的設想,他要放棄家里為他安排的門當戶對的婚姻,娶苔絲這個內心善良,充滿詩意的大自然的女兒為妻。苔絲雖然心里十分愛克萊,可是過去失身的恥辱壓得她透不過氣來,內心十分痛苦。她幾次想把過去的事告訴克萊,可總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苔絲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她覺得不坦白自己的過去,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欺騙。因此,在臨近結婚的前幾天,她鼓起勇氣用寫信的方式向克萊說明往事。她把信塞進克萊門里,聽憑他的定奪。投出信后,她一邊如釋重負,一邊感到內心隱隱作痛。她焦灼地等待著……誰知這封信掉在了地毯下面,克萊沒有看見。結婚那天,苔絲從地毯下發現了信,失望地毀掉了它,決定在當天晚上告訴丈夫。
12月31日除夕夜晚,新婚的苔絲和克萊來到租借的新房,那是苔絲祖宗的一座邸宅。在苔絲還沒告訴克萊自己過去的事情前,克萊先說出了他的一段往事。他曾在倫敦和一個素不相識的女人過了48小時的放蕩生活。克萊剛說他有罪惡要向苔絲坦白時,苔絲立刻就原諒了他。聽完克萊的講述后,苔絲感到了一種說不出的輕松和喜悅,覺得自己犯下的罪過并不比丈夫的大。但萬萬沒有想到,在苔絲說出了自己的遭遇時,克萊卻不原諒她。他馬上變得冷酷無情,譏諷苔絲是沒落貴族的后裔,鄉下女人,不懂什么叫自尊心。任憑苔絲怎樣苦苦相求,他都無動于衷。
克萊是具有“自由思想”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代表,在當時具有一定的進步思想,可在本質上卻仍與本階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面對坦誠的苔絲,他變得自私、虛偽起來,他遺棄了苔絲,獨自一人去了巴西。
苔絲陷入了痛苦孤獨的等待之中,希望有朝一日克萊能夠回心轉意。為了保全克萊的名譽,她沒有將克萊出走一事告訴父母,對外也從不聲稱自己是克萊的太太。她把克萊留給她的生活費留在了家里,自己則四處流浪,靠打短工為生。
為了避免別的男人的糾纏,她故意把自己打扮得很丑陋。她冬天到棱窟槐干活,受盡歧視與侮辱,被東家派到地里,做著和男人一樣的粗活。她疲憊至極,卻仍舊對未來抱著希望,等待著克萊回家。
在第二年年末,苔絲見到了一個正在講道的教徒,而他居然就是曾經欺凌過她的亞雷!四年前的亞雷滿口穢言穢語,如今卻一臉虔誠樣子,苔絲見后覺得非常惡心。亞雷見到苔絲后,便將他的教義拋到了九霄云外,繼續對苔絲糾纏不休。盡管遭到苔絲的堅決拒絕,可亞雷就是不肯善罷甘休,還威脅苔絲說根本就沒有辦法擺脫他。
沉重的體力活使苔絲精疲力竭,亞雷無休止的糾纏與威脅更給她施加了極大的心理負擔,她在極度憔悴中給克萊寫信,請求他回來幫自己脫離困境。與此同時,和苔絲一起做工的一名女友也給克萊寫了一封類似的信,催促他趕快回來。
克萊遠赴巴西之后并未獲得成功,他害了一場熱病,務農的理想徹底告吹。經過深深反思,他開始追悔過去,認識到自己對苔絲的態度太過粗暴;苔絲雖然遭到強暴,可品德卻是高尚的。他收拾行囊,從巴西返回英國尋找苔絲,可當他在一所海濱公寓找到苔絲的時候,一切都已經太晚了。原來,父親去世后,母親生病,弟妹們紛紛輟學,一家人流落街頭,生活沒有了著落。苔絲在沒有等到克萊回信的情況下,為了維持母親和五個弟妹的生計,懷著絕望和自我犧牲的心情,被迫和亞雷同居了。克萊看到這一切,心情非常沮喪、痛苦,黯然離開了。克萊的歸來使苔絲心情悔恨焦灼,近于瘋狂,她清楚地知道是亞雷毀了自己的幸福,絕望憤怒之際,她用刀殺死了亞雷,并追上克萊,與他一起逃走。兩人避開大路,逃進森林,在荒野的一所空房子里度過了他們婚后最幸福的幾天。苔絲預感到未來的危險,對克萊說,希望他能在自己死后娶妹妹麗莎為妻。
警察發現了他們的行蹤,悄然而至。苔絲看著圍上來的警察,鎮定自若,平靜地束手就擒。天亮了,苔絲被送上刑場,而克萊則遵循苔絲的囑托,帶著苔絲的妹妹,開始了新的生活。
上一篇:《《巴黎圣母院》》主要內容介紹,《《巴黎圣母院》》讀后感
下一篇:《《悲慘世界》》主要內容介紹,《《悲慘世界》》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