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海之志的解釋?蹈海之志的典故與出處
參見〔魯連赴海〕。晉·陸機《演連珠》之四十八:“是以吞縱之強,不能反蹈海之志;漂鹵之威,不能降西山之節。”南朝宋·范曄《逸民傳論》:“故蒙恥之賓,屢黜不去其國;蹈海之節,千乘莫移其情。”唐·李白《奉餞十七翁尋桃花源序》:“則綺皓不得不遁于南山,魯連不得不蹈于東海。”
蹈海之志的解釋?蹈海之志的典故與出處
參見〔魯連赴海〕。晉·陸機《演連珠》之四十八:“是以吞縱之強,不能反蹈海之志;漂鹵之威,不能降西山之節。”南朝宋·范曄《逸民傳論》:“故蒙恥之賓,屢黜不去其國;蹈海之節,千乘莫移其情。”唐·李白《奉餞十七翁尋桃花源序》:“則綺皓不得不遁于南山,魯連不得不蹈于東海。”
上一篇:跛鱉千里的解釋?跛鱉千里的典故與出處
下一篇:辯析天口的解釋?辯析天口的典故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