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有什么現代意義
《大學》一書,深刻地闡述了修身、治國的道理和方法。其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兩千年來無數仁人志士探索儒家思想的敲門磚。
《大學》所說的“修身”即改變自己,“齊家治國平天下”即改變環境。人生在世與自身和環境打交道是必不可少的,在這個過程中,要么改變自己,要么改變環境,或是兩者同時改變。國父孫中山作三民主義之民族主義中第六講題也提道:“我們現在要能夠齊家、治國,不受外國的壓迫,根本上便要從修身起,把中國固有知識一貫的道理先恢復起來,然后我們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地位才都可以恢復。”而對立身處世而言,《大學》是必讀之書,古人將它列為“四書”之首,大概也是這個原因。朱熹更認為《大學》是“為學綱目”,故讀“四書”要“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讀《大學》以修養品性。即便是在現代社會,我們也應該潛心靜氣品讀《大學》,其中的思想政治及教育理念,定會對社會的各個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
上一篇:《大學》是怎樣一本書
下一篇:《大清會典》為何被稱為“清朝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