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法則
一個老奸巨猾的無賴跟我說:“如果你想要狠狠地激怒你的敵人,甚至傷害他,你就拿你最明顯的缺點或者惡習去責備他。你要假裝很生氣,狠狠地責備他!”
“第一,這會讓別人覺得你自己并沒有那個惡習?!?/p>
“第二,你可以利用你自己良心的譴責,使這假裝的憤怒成為真的憤怒?!?/p>
“比如說,你是一個叛徒,你就要責備你的敵人缺乏信念!”
“如果你自己就有奴隸的劣根性,那就罵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奴隸,文明的奴隸,歐洲的奴隸,社會主義的奴隸!”
“我們甚至可以罵他‘反奴性主義’的奴隸。”我提示道。
“沒錯,你可以這樣罵他?!崩霞榫藁臒o賴滿意地說。
一八七八年二月
【導讀】
沒錯,你就是奴隸!
你分明是奴隸,但你還不承認,偏偏說別人是奴隸。這就是奴隸的狡猾,這更是奴隸靈魂的死亡。奴隸總是用這樣的言辭強化著自己的奴性,更可惡的是他還極力掩飾,而且是那么歇斯底里,幾乎發瘋。甚至可以為自己標上“反奴性”的標簽,簡直達到了厚顏無恥的地步。魯迅先生說過:“中國的歷史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坐穩了奴隸的時候,一種是欲做奴隸而不得的時候。”魯迅先生又說:“做奴隸雖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為知道掙扎,畢竟還有掙脫的希望;若是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贊嘆、陶醉,就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魯迅先生的論述同樣適用于屠格涅夫生活的俄國時代,屠格涅夫對俄國農奴懷有深切的同情,他為農奴呼吁,為農奴發放解放證,為農奴免遭被賣掉的命運挺身而出,但他也深切地看到仍有一部分人習慣了做奴隸,甚至陶醉于做奴隸。
屠格涅夫對于這種無賴的“奴隸”用對話的形式完成了塑造,文章沒有鋪張的描寫,只在平淡的對話中使人物形象惟妙惟肖。這一形象的塑造中包含了屠格涅夫深沉的憂憤,這是要喚醒一個沉睡的階層,是對俄國命運的關注。
上一篇:屠格涅夫經典《基督》作品賞析|導讀
下一篇:屠格涅夫經典《大自然》作品賞析|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