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黃花非“昨日”
“明日黃花”常用來比喻過時的事物。有些人對這個詞一知半解,以為“昨日”才代表過去時,用“昨日黃花”才能比喻過了時的事物。所以,在平時我們經常看到有人錯把“昨日黃花”當“明日黃花”。可是,“昨日”與“明日”一樣嗎?這一字之差,意義卻有了很大的不同。
《漢語成語詞典》解釋“明日黃花”也作“過時黃花”。早在宋代胡繼宗的《書言故事·花木類》就有說:“過時之物,曰明日黃花。”清人程允升在《幼學瓊林·花木》中也說:“明日黃花,過時之物;歲寒松柏,有節之稱。”而對于“昨日黃花”卻沒有任何可供考證的資料。
“明日黃花”出自北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一詩,詩曰:“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意思是說,如果在九月九重陽節之后去欣賞菊花,那時金黃的菊花已經枯萎,觀賞時也就沒什么趣味了。蘇軾詠嘆“明日黃花蝶也愁”,其實是想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境遇,暗示自己就如同那過時的菊花一樣。
由此可見,以“明日黃花”來比喻已經過時的人或事物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的。我們現在無法考證是否有“昨日黃花”一詞。姑且承認有“昨日黃花”一說,那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呢?菊花是重陽節的時令花,秋季屬金,金為黃色,菊花大多數是黃色的,因此農歷九月九日的黃花特指菊花,如李白《九日龍山歌》:“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按照這樣的說法,黃花應該以重陽節為基準了,“今日黃花”是正當時,“明日黃花”已過時,“昨日黃花”正是含苞待放、嬌艷欲滴等待人們觀賞時的菊花。所以,用“昨日黃花”指代已過時之物是錯誤的用法。
上一篇:“新婚燕爾”原指棄婦的哭訴
下一篇:“望其項背”到底是趕上還是趕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