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思順,金陵老儒也。皇祐中,沽酒江州,人無賢愚皆喜之。時劫江賊方熾,有一官人艤舟酒爐下,偶與思順往來相善,思順以酒十壺餉之。已而被劫于蘄、黃間,群盜飲此酒,驚曰:“此幸秀才酒邪?”官人識其意,即紿曰:“仆與幸秀才親舊。”賊相顧嘆曰:“吾儔何為劫幸老所親哉?”斂所劫還之,且戒曰:“見幸慎勿言。”思順年七十二,日行二百里,盛夏曝日中不渴,蓋嘗啖物,而不飲水云。
〔注〕 江州:州、路名。宋時治所在今九江市。 蘄(狇í齊)、黃:地名。今湖北蘄春、黃梅縣。
【文章鑒賞】
本篇選自《東坡志林》。
這是一篇較為典型的瑣談小說,體現了傳統小說源于“街談巷議”、“瑣言俚語”的特點。
小說情節簡單。講一幸姓秀才以賣酒為業,“人無賢愚皆喜之”。一次,有個做官的得到他十壺酒的饋贈后,路遇盜劫。盜賊喝了酒知是幸秀才所制,又聽官人說是幸秀才的“親舊”,不僅退還財物,還懇請別對幸秀才言及此事。表面看來,作者是為了說明主人公的好人緣。析其內涵卻并不單薄:幸秀才一介老儒以沽酒為業,人生是不得意的;然他的酒卻讓人嘗一口便知非他人之酒,可見他制酒技藝超群不凡,出售的酒質量上乘而有特色,此隱寫其人品之高。再觀其贈酒之舉,盜賊敬畏之態,不難看出他心性豪爽豁達,頗有人格魅力,絕非庸儒可比。而當官的遇盜竟靠欺哄盜賊、憑借一個平民的聲名來保全身家性命,極具諷刺意味。
小說刻畫人物有獨到之處。主人公幸秀才是個虛寫的人物。通過與他有過交往的人事,以及作者更多的主觀敘述來交待人物,而在盜賊還物一事上,虛空的人物一下落到實處。在結束全篇時,特地點出七十二歲高壽的幸秀才夏日耐渴之情狀,從側面進一步烘托出主人公獨特的豪氣。作品僅一百多字,可人物形象仍較鮮明生動。
上一篇:蘇軾《二紅飯》原文翻譯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蘇軾《記嶺南竹》原文翻譯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