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藝術與社會生活》
俄國普列漢諾夫著,發表于1912年至1913年之間。在這部著作中,他論述了藝術在階級社會中的地位、藝術與解放運動的關系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等問題。
首先,他指出在階級社會中,藝術和物質生產雖然失去了直接的聯系,但藝術的社會作用并沒有絲毫減弱,反而卻大大加強了。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藝術與社會的關系都存在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是藝術家為社會而存在,藝術應該促進人的意識的發展和社會制度的改善;另一種是認為藝術本身就是目的,讓藝術發揮某種社會效益就等于降低了它的價值。這種觀點代表性的口號就是“為藝術而藝術”。普列漢諾夫在他的著作中,充分肯定了第一種觀點,指出“在六十年代我國先進文學中得到了鮮明的表現”。同時又引證了俄國進步的思想家、美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別林斯基、杜勃羅留波夫等人的言論,批判了“為藝術而藝術”這種離奇古怪的想法。他分析產生這種藝術至上理論的主客觀的原因,他認為是那些作家與“周圍的社會環境之間的無法解決的不協調的基礎上產生的”。普希金一度產生為藝術而藝術的傾向,那是因為尼古拉一世時代對革命黨人殘酷的鎮壓而使他思想蒙上了悲觀主義的色彩;法國的戈蒂埃和帕那斯派詩人們看到了周圍資產階級的腐敗,卻找不到改變這種環境的出路,因此便企圖在藝術中去尋求躲避庸俗無聊的避難所。事實上,不論過去和現在,為藝術而藝術的主張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任何一個政權只要注意到藝術, 自然就總是偏重于采取功利主義的藝術觀。它為了本身的利益而使一切意識形態都為它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服務,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進一步補充說,不能認為功利主義的藝術觀只有革命者或具有先進思想的人們所特有,俄國那些皇權的保衛者們也同樣具有這種觀點。就是說藝術的功利觀點是普遍存在的,只是不同階級之間功利的內容不同而已。這大體上表述了藝術的社會作用的基本規律。如果進一步深入到藝術領域內部,就不應該象戈蒂埃那樣只注意詩的音節、韻律等形式因素,而應該注意它敘述和表現的內容,也就是同時要注重詩歌的思想性。他引證了英國資產階級藝術史家和社會活動家羅斯金的話:一個少女可以歌唱她所失去的愛情,但是一個守財奴卻不能歌唱他所失去的錢財。就是說并不是任何思想都具有藝術價值,藝術作品的價值決定于它所表現的情緒的高度。但是藝術有自己敘述和表現的特有方式, “藝術家用形象來表現自己的思想,而政論家則借助邏輯的推論來證明自己的思想。”這就高度概括了藝術的審美特有方式。與其他革命民主主義者一樣,普列漢諾夫主張藝術必須為民族解放運動服務。
其次,在書中作者對浪漫主義現實主義作為兩種思潮性的審美創作原則進行詳細的歷史的探討。但他對浪漫主義的界定是不周嚴的,他過分強調了消極浪漫主義的消極性,以此去替代全部的浪漫主義,這樣就否定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歷史作用。而普列漢諾夫對現實主義的論述是深刻而精到的,他列舉了福樓拜等杰出作家為例,指出現實主義審美特點在于描寫對象的真實性和創作主體態度上的客觀性。他指出,現實主義表現的對象也是資產階級,但它是“力圖把資產階級的凡夫俗子作為藝術真實描寫的對象”來表現,因此人物性格就沒有矯揉造作裝腔作勢的痕跡。由于現實主義作家是以客觀的態度來對待他們描寫的社會環境,因此他們筆下的人物, “對于一切從事社會心理現象的科學研究的人們說來,具有完全值得研究的‘文獻’的意義。”客觀性是這些作家創作方法最有力的一面。他還分析了早期現實主義——自然主義的弊病,指出它們的要害是用生物學和病理學的觀點去說明社會關系,因此它們“能夠使一切東西——包括梅毒在內——成為自己的對象”,這就限制了它們的視野,回避了最豐富最有意思的生活標本——偉大的解放運動 不可能造就反映真實的現實關系的社會圖畫。
第三,普列漢諾夫在《藝術與社會生活》中還指出,作家的活動是受他所從屬的階級所制約的。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資產階級作家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識,有其進步性。但到資本主義沒落時期,他們消失了先前的銳氣,只是一般地反對資產階級的道德,有的由于找不到改變現狀的出路而進入了神秘主義和頹廢主義的死胡同。以這樣的謬誤的思想作基礎的藝術,無法理解和提高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也使作品的美學價值大大受到了損害,最后甚至成為捍衛五法郎金幣的那種社會關系的藝術。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藝術與現實的美學關系》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藝術與視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