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巴羅克藝術
巴羅克這個詞來源于西班牙文,意為巨大的畸形的變色的珍珠。作為編史上的標志,它所指的是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早期的歐洲文化而言的,但是,它作為一種藝術風格術語,并不限于上述的時期之內。巴羅克開始出現(xiàn)于意大利,后來遍及西班牙、法蘭德斯以及法國、德國等。首先,巴羅克風格在十七世紀意大利建筑上,當時羅馬教廷極力用豪華的建筑和藝術的裝點,顯示舊教威力之不可動搖。這樣,從米開朗基羅繼承下來的那種龐大的、奇異的建筑風格逐漸流行起來,人們稱它為“這是巴羅克”,這種風格的建筑好象變了形的珍珠,帶給人們一種健壯、崇高的幻覺感。它的特點是注重大型圓柱的配置,屋頂上安排了許多雕塑,室內裝點的華麗威嚴,以及從這些建筑群和建筑體的到另一些建筑群和建筑體的奇特通廊。巴羅克著名建筑師是意大利的波若米尼。
建筑上的這種風格很快擴展到雕塑領域,雕刻作品的形象姿態(tài)極其夸張,充滿了戲劇性的激情和熱力,在衣紋的處理上凹陷得很深,造成濃重的陰影。巴羅克著名的雕刻家是意大利的貝尼尼。此時的繪畫藝術也不能超脫巴羅克風格的影響,在法國、西班牙、法蘭德斯出現(xiàn)了一批畫家,其中被譽為歐洲第一個巴羅克天才畫家的荷蘭的、魯本斯,他的作品構圖宏大,色彩華麗而富于變化,明暗對比顯著,線條曲折,很能抓住欣賞者的審美心理。畫面上的人物都豐腴飽滿具有巴羅克的情趣。其中婦女形象多以肥胖健壯為理想女性美,反映了當時這些國家強盛以及人們的審美觀念。
巴羅克藝術的風格特征,是它的紀念性和裝飾性。從這一突出的風格特征來看,是同文藝復興以來的審美理想、趣味標準背道而馳的,這一點十分明顯地暴露了它為專制制度歌功頌德的思想傾向。同時,巴羅克藝術,特別是雕塑、繪畫,往往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耶穌及圣徒們受苦受難的題材上,突出地表現(xiàn)了宗教熱情以及為天主教教會利益服務的思想傾向。當然,在一些具有豐富的人民性的藝術家那里,這種風格也有助于深刻地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擴大藝術表現(xiàn)內容。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巴爾扎克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巴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