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臨川派
明末戲曲文學上與“吳江派”相對立的一種流派。因為此派宗師湯顯祖為江西臨川人而得名,又因湯顯祖室名玉茗堂,故亦稱“玉茗堂派”。
“臨川派”的產生,是反對以沈璟為代表的“吳江派”的產物。明中葉以后,隨著戲曲創作的繁榮,也出現了形式主義的消極傾向。以沈璟為代表的“吳江派”雖然在昆腔曲律上有所貢獻,但因為過于拘守音律,創作上缺乏深刻的現實內容,或多或少帶有宣揚封建倫理道德和宿命論思想的色彩,因而成為明末戲曲創作上的一支消極派別。針對“吳江派”的弊端,湯顯祖提出了完全不同的主張。表現在戲曲創作上, “臨川派”提倡真實的審美感情和大膽的獨創精神,竭力反對拘于音律的形式主義傾向。尤其是湯顯祖的戲曲名作《牡丹亭》,通過浪漫幻想的愛情故事,熱情歌頌了反對封建禮教、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和強烈要求個性解放的精神。這種抒寫真性情的作品,深刻地揭露并批判了儒家禮教和宋明理學的本質。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一洗舊塵,打破了以沈璟為代表的格律論的束縛和枷鎖,對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的發展,具有積極的解放意義。
表現在戲曲理論方面, “臨川派”作家以湯顯祖為代表,深受王學左派的思想影響,對當時杰出的思想家李贄亦十分推崇,他崇尚真性情反對假道學。針對以沈璟為代表的格律派,明確強調藝術創作中審美內容的重要性,他在給呂姜山的信里說:“ 凡文以意趣神色為主,四者到時,或有麗詞俊音可用,爾時能一一顧九宮四聲否?如必按音摸聲,即有窒滯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边@回擊了吳江派的拘于音律的理論。反對格律至上,把意趣神色放在主要地位,也就是重視了作品充實的思想內容,反對“按字摸聲”,要求突破種種束縛。
其次,主張戲曲創作要有耳聞目見基礎上的“性靈”或“氣機”;反對模擬,提出“自然而然”的創作原則。另外,湯顯祖還大力提倡反對封建禮教的真情,反對戲曲創作表現出的封建禮教思想和程朱理學所宣揚的“存天理、滅人欲”的反動說教。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不僅具有積極的解放思想的意義,在戲曲創作的美學理論上也具有進步的革新作用。以湯顯祖為代表的“臨川派”,在思想上表現了積極解放的進步傾向;在戲曲美學理論上則提倡重視作品的審美情感和充實的思想內容,又強調了在藝術表現上盡可能達到自如和自然的美學要求,不受名教綱常和格律派形式的束縛。這使他們不僅在戲曲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美學觀點上也獨樹一幟,與當時的“吳江派”針鋒相對;推動了中國古代戲曲藝術朝著積極健康的道路向前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然,在“臨川派”的美學理論中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和缺陷。如對于戲曲格律有所忽視,對戲曲創作的音樂美重視不夠,因而表現出矯枉過正的偏頗來。
上一篇:文藝美學研究·兩種民族文化學說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樂而不淫,哀而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