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研究·兩種民族文化學說
列寧分析民族文化提出的一個著名論斷。1913年前后,是俄國革命第二次高漲時期。沙皇政府為了破壞各族人民的革命運動,竭力煽動反動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混入社會民主工黨內的“崩得”分子,適應沙皇政策的需要,竭力鼓吹“統一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自治”。為了闡明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文化的思想,反對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列寧于1913年10月至12月,寫了《關于民族問題的批評意見》一文,提出兩種民族文化的學說。
列寧指出,在階級社會里, 由于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的生活條件不同,因此,現代任何一個民族中,都有兩種思想內容不同的文化。“每一個現代民族中,都有兩個民族。每一種民族文化中,都有兩種民族文化?!倍砹_斯文化中,既有反動文人普利什凱維奇、 古契柯夫、司徒盧威之流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黑幫及教權派的文化;也有以革命民主主義思想家車爾尼雪夫斯基和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普列漢諾夫為代表的勞動人民的文化。 “烏克蘭也有這樣兩種文化、正如德國、法國、英國和猶太人有這樣兩種文化一樣。”統一的、利益一致的民族文化是不存在的。列寧還進一步指出,這兩種文化不是均衡的,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每個民族里面的資產階級文化, “不僅是一些‘成分’,而是占統治地位的文化。因此,民族文化一般說來是地主、神甫、 資產階級的文化?!北赖梅肿有麚P“統一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自治”就是企圖在這類空洞的口號下,販賣地主、神甫、資產階級的文化,以腐蝕各族人民的革命斗志。
這種企圖,“就是對無產階級利益的最無恥的出賣,這只能有利于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列寧一針見血地指出“民族文化的口號是資產階級的(而且常常是黑幫教權派的)騙人工具”。與“民族文化”的口號針鋒相對,列寧提出了“民主主義的和全世界工人運動的國際文化”,號召“從每個民族的文化中取出民主主義的和社會主義的文化成分”,形成思想內容與占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文化相對抗的獨立的文化。當然, “國際文化不是非民族的”,它“必須‘適應’一切地方和民族的特點”,以具有民族特色的形式,宣傳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
列寧的兩種民族文化學說,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解決民族問題和文化問題的典范,它從理論上和實踐上為無產階級認識和評價階級社會中的文化遺產,提供了基本的原則,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和方法論意義。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齊白石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臨川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