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研究·文藝上的人道主義
人道主義不是一種固定的社會思潮,但它作為一種具有定形的思想運動是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十四——十六世紀)形成的。當時神學和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成為社會的權威、傳統和教條,它嚴重地阻礙著人類思想的自由發展,也妨礙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此,資產階級必須創造既能反映它的實際需要的理論,又能與宗教的、封建的世界觀相對抗的觀點。這種斗爭表現在新世界觀和新文化的形成上,它們構成了文藝復興的主要內容——人道主義。在當時,對于資產階級來說,人道主義無論是作為世界觀和歷史觀,還是作為倫理原則和道德規范基本上是統一的。人道主義者主張把人類從中世紀教會的宗教世界觀和封建主義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宣傳人的個性自由,保護個人的權利和人格,反對宗教禁欲主義,主張恢復人的享受和滿足塵世需要的權利。
人道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和文化運動,它廣泛地反映在哲學、政治、文學、藝術等方面。它在反對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學的意義上,起過積極的作用和產生過有益的影響。在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同階段,雖然人道主義者提出過各種的口號,但它們的共同特點或是把人抽象化,或是把資產階級的思想以“全人類”思想的普遍形式出現。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賦予人道主義這樣一些基本涵義:尊重人的尊嚴,關心人和人的權利,關懷人的全面發展,人是自由的、平等的,相互間是博愛的。但各個階級和階層的人們對這些涵義的理解卻是不同的。
文藝上的人道主義是泛指在文藝創作中,以人道主義為出發點的創作傾向。這種觀點認為,文藝作品要從“人”出發,以“人”為中心,要描寫人性、人的本質、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自由、人的需要、人的自然欲望等等。但他們在談論“人”時,卻舍棄了人所生活的具體的社會關系和具體的社會發展狀況,把人看成籠統的、沒有差別的“人”。資產階級人道主義者也沒有能夠超出他們自己的時代所給予他們的限制。
近幾年來,在文藝與人道主義問題上,爭論雖很熱烈,但由于各人對人道主義的理解不同,所以分歧意見也多。主要原因是由于:沒有分清作為世界觀、歷史觀的抽象的人道主義觀念與作為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意義上的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區別。故在使用概念時,涵義各不相同,很難使問題深入下去。對于文藝與人道主義的關系,有人認為,文藝必須以人道主義理論為靈魂,它與文藝存在內在的聯系,強調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對新時期文學的積極作用;也有人認為,不能把社會主義文藝成就歸之于人道主義,而且斷言企圖以人道主義,即使是革命的人道主義來代替馬克思主義,對今天的文學藝術也未必有益。
對于文藝上的人道主義,應該具體分析對待。堅持馬克思主義原則,就要反對在作品中宣傳作為世界觀、歷史觀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和超歷史、超社會的人性論,也要認清反動的資產階級所標榜的“個性解放”、 “關懷人”、“尊重人”的實質性。至于在一般的文藝作品中,表現了人們間的關心、尊重、同情、友愛,反映了人們的情感、愛國心、正義感、人格的尊嚴等,這是完全應該的。它和資產階級提倡的人性論和人道主義是完全不同的。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文筆
下一篇:文藝美學研究·文藝上的功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