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家庭
我的理想家庭要有七間小平房:一間是客廳,古玩字畫全非必要,只要幾把很舒服寬松的椅子,一二小桌。一間書房,書籍不少,不管什么頭版與古本,而都是我所愛讀的;一張書桌,桌面是中國漆的,放上熱茶杯不至燙成個圓白印;文具不講究,可是都很好用;桌上老有一兩枝鮮花,插在小瓶里。兩間臥室,我獨居一間,沒有臭蟲,而有一張極大極軟的床。在這個床上,橫睡直睡都可以,不論咋睡都一躺下就舒服合適,好像陷在棉花堆里,一點也不碰硬骨頭。還有一間,是預備給客人住的。此外是一間廚房,一個廁所,沒有下房,因為根本不預備用仆人。家中不要電話,不要播音機,不要留聲機,不要麻將牌,不要風扇,不要保險柜。缺乏的東西本來很多,不過這幾項是故意不要的,有人白送給我也不要。
院子必須很大,靠墻有幾株小果木樹。除了一塊長方的土地,平坦無草,足夠打開太極拳的。其他的地方就都種著花草——沒有一種珍貴費事的,只求昌茂多花。屋中至少有一只花貓,院中至少也有一兩盆金魚;小樹上懸著小籠,二三綠蟈蟈隨意地鳴著。
這就該說到人了。屋子不多,又不要仆人,人口自然不能很多:一妻和一兒一女就正合適。先生管擦地板與玻璃,打掃院子,收拾花木,給魚換水,給蟈蟈一兩塊綠黃瓜或幾個毛豆;并管上街送信買書等事宜。太太管做飯,女兒任助手——頂好是十二三歲,不準小也不準大,老是十二三歲。兒子頂好是三歲,既會講話,又胖胖的會淘氣。母女做飯之外,就做點針線,看小弟弟。大件衣服拿到外邊去洗,小件的隨時自己涮一涮。
這一家子人,因為吃得簡單干凈,而一天到晚不閑著,所以身體都很不壞。因為身體好,所以沒有肝火,大家都不愛鬧脾氣。除了為小貓上房、金魚甩子等事著急之外,誰也不急叱白臉的。
大家的相貌也都很體面,不令人望而生厭。衣服可并不講究,都做得很結實樸素;永遠不穿又臭又硬的皮鞋。男的很體面,可不露電影明星氣;女的很健美,可不紅唇鬈毛,鼻子朝著天。孩子們都不卷著舌頭說話,淘氣而不討厭。
這個家庭頂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島,至壞也得在蘇州。無論怎樣吧,反正必須在中國,因為中國是頂文明平安的國家;理想的家庭必須在理想的國家內也。
【導讀】
心之所向
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曾說過:“對于亞當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對于亞當的后裔而言,家是他們的天堂。”家是什么?社會學家說家是社會的最小細胞;婚姻學家說,家是風雨相依的兩人世界。那么作家老舍先生筆下的理想家庭是什么樣的呢?
首先是作為家的物質要求,老舍先生希望有七間小平房,在今天也算是奢侈的了。從這些家的外在布置不難看出,老舍先生愛讀書寫字,愛養花花草草,喜歡平淡閑適的日常生活,是個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接著,老舍描述了理想家庭中的人。理想家庭中不需要有仆人,也不需要有太多人,一妻一女一兒最為合適。先生負責打掃房屋、收拾花草、養小動物、送信買書之類的事情,太太負責洗衣做飯、做針線活等,女兒則是母親的助手,兒子最好在三歲,只需負責玩耍淘氣。理想家庭中的人各司其職,日子過得從容不迫。一家人從容、簡單、安靜、質樸、健康。
最后,老舍先生又對家的地理位置做了設想。這個理想家庭最好在北平,其次在成都或者青島,至壞也得在蘇州。無論如何是在中國,在平安文明的中國,可見老舍先生對動亂祖國的期望。
1936年,中國正處于內憂外患之中,“七七盧溝橋事變”,舉國上下充斥著戰火硝煙,山河動蕩,國家破碎。有國才有家。國,是一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所;家,是一個人心靈棲居的港灣。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老舍先生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北平,在那個年代,在那個背景下,老舍先生創作《我的理想家庭》,也表達了對于國家安定祥和、家庭幸福和諧的美好期冀。
歲月靜美,家庭安好,是他心之所向。
上一篇:老舍《我的母親》作品賞析|導讀
下一篇:老舍《抬頭見喜》作品賞析|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