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字守常。1891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1913年畢業于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同年冬留學日本,考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在日本學習時,為了反對復辟帝制,組織神州學會,揭露袁世凱勾結日本帝國主義的賣國行徑。1916年5月為反對袁世凱稱帝,毅然中途輟學回國,參加反袁斗爭。回國后歷任北京《晨鐘報》總編輯、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兼圖書館主任,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和編輯人之一。他與陳獨秀一起,大力開展反對封建主義的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后,他首先接受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熱情歌頌十月革命的勝利,歡呼“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釗選集》117頁)。這幾篇文章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開始傳播的標志,是中國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世界觀觀察國家命運的開端。1918年12月,和陳獨秀一起創辦了《每周評論》,著重以短文批評時政,推動政治斗爭。并幫助全國學生救國會出版了《國民》,協助北大學生出版《新潮》,這些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了思想準備作用。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運動爆發,李大釗是這次運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他和學生一道參加了示威游行。為了救援被捕學生,不顧個人安危,帶頭沖向軍閥政府的國務院鐵門。在五四運動中,他發表文章正確指出:我們的仇敵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者,賣國賊,也不僅是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幾個人,所以,單是打倒幾個人,開幾個國民大會達不到目的。我們必須“反抗侵略主義,反對強盜世界的強盜行為”,“把強盜世界推翻”(《李大釗選集》212-214頁)。這種觀點,對于五四運動堅持徹底不妥協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方向是有益的。1919年5月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比較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觀點。在胡適挑起的“問題與主義”的論戰中,對以胡適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潮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在傳播和捍衛馬克思主義方面,起了啟蒙作用。1920年以后,他和其他共產主義知識分子一道,開始了創建中國共產黨的活動。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團結一批進步青年,翻譯和研究馬列著作。1920年9月組織成立了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同年11月又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青年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他負責中共北京地委和中共北京區委工作,在中國共產黨第二、三、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均被選為中央委員。1921年8月以后,他還擔任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區分部的主任,領導了北方的工人運動。1923年他和鄧中夏一起領導了二七大罷工。
根據組織決定,李大釗參加了革命統一戰線工作,加入國民黨幫助孫中山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及改組國民黨,對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起了重要作用。在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被孫中山指定為大會五人主席團成員,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24年6月,率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去莫斯科出席了共產國際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革命統一戰線建立后,領導北方黨組織大力推動工農群眾的斗爭。在農民問題上,他較早察覺農民問題的嚴重性,主張發展農民協會,建立農民武裝,并號召共產黨員深入農村開展工作。在1925年的五卅運動中,他在北京、天津、唐山等地,領導與組織了幾次大規模的游行示威,并發動工人罷工,學生罷課,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帝斗爭。五卅運動后,又領導了支持孫中山北上,召開國民會議,反對段祺瑞操縱的“善后會議”的斗爭;領導了北京學生和市民的關稅自主運動。這些斗爭給北洋軍閥政府以沉重的打擊。1926年3月,日本帝國主義派軍艦幫助奉系軍閥張作霖進攻傾向革命的國民軍,國民軍開炮還擊后,日本帝國主義以違反“辛丑條約”為借口,糾集該條約簽字國公使提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中國在大沽口的一切防御工事,激起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怒。3月18日他領導北方工人、學生和市民五千人,集會天安門,隨后到鐵獅子胡同向政府請愿。北洋軍閥政府對請愿群眾進行了血腥的屠殺,制造了三一八慘案。此后,他受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通緝,北方黨團組織轉入地下斗爭。許多同志為了李大釗的安全,勸其暫時離開北京,但他執意不走,堅持戰斗在敵人的心臟里。1927年4月6日,被反動軍閥張作霖逮捕。在獄中他堅貞不屈,嚴守黨的秘密。在他的獄中自述中表示,如因拯救中國而獲“罪”,那將由他一人承擔,與同時被捕的青年無關,表現了共產黨員犧牲自己,保護同志的大公無私的高貴品質和英雄氣慨。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在北京英勇就義,享年三十六歲。遺著有《李大釗選集》。詳見《李大釗傳》。
上一篇:李商隱
下一篇:李大釗的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