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研究·藝術欣賞的主體條件
在藝術欣賞過程中,主體不能缺少下述條件:
第一,身心感覺條件。文藝作品對于欣賞者來說,是一種社會的對象物,對這種“外物”必須能加以感受,能加以思維,始能進行欣賞。而感受和思維,必須具備相應的五官感覺,它們是比較發達的,并且不是囿于粗陋的實際需要的感覺。文藝作品對于欣賞者構成對象世界,欣賞主體通過感覺的接收器,直接感受文藝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存在,形成欣賞者與欣賞對象的對象性關系。欣賞者通過自己同對象的關系而占有對象,是人的欣賞能力的現實性的實現。文藝欣賞過程中,對于欣賞者來說,是以五官感覺為起點的精神感覺和實踐感覺的全面奏效。
第二,經驗知識條件。對藝術品進行審美欣賞,這必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知識。生活經驗越豐富,越深刻,特別是對與特定作品有直接關系的生活經驗的豐富深刻,就更有助于對藝術的審美欣賞。否則,就要影響藝術欣賞的效果,甚至難以進行藝術欣賞活動。藝術創作者沒有生活經驗就不能進行創作。這是因為他沒有生活經驗就沒有反映的基礎條件,就不能實現從生活到藝術的轉化;而藝術欣賞者生活經驗的重要性在于,欣賞者總是在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去接觸藝術品,接觸中他固然能為藝術品所創造,但就是被創造,也是在自己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被創造的,所以生活經驗就成了審美欣賞主體感受和判斷藝術品中的真善美的知識條件。藝術欣賞中的主體的生活經驗的不同情況,常常造成不同的效果。
第三,藝術修養條件。馬克思說: “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藝術修養對于進行藝術欣賞的人來說,乃是按對象本身的規律性造成的一種主體條件,它屬于人的實踐能力范疇;加強這種修養也從一個特有的方面豐富了人的本質,它可以實現藝術審美欣賞主體對于對象的規律性的適應。藝術的構成不能脫離藝術的規律,不合乎規律的作品是不可能成為藝術的欣賞對象的。但是如果藝術欣賞者沒有一定的藝術修養,任憑怎么好的作品也難成為他的對象化的存在。馬克思強調有音樂感的耳朵,不僅是在說明自然素質,其中更有屬于精神和實踐感覺的藝術修養在內。
上一篇:文藝美學研究·藝術概括
下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藝術的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