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長(一鉤初月臨妝鏡)
【原文】
一鉤初月[1]臨妝鏡,蟬鬢[2]鳳釵[3]慵[4]不整。重簾[5]靜,層樓[6]迥[7],惆悵[8]落花風不定。柳堤[9]芳草徑,夢斷轆轤[10]金井[11]。昨夜更闌[12]酒醒,春愁過卻病。
【題解】
關于此詞的作者,有四說。一說李璟作。如陳振孫《南唐二主詞》:“卷首四闋《應天長》《望遠行》各一,《浣溪沙》二,中主所作。重光嘗書之,墨跡在盱江晁氏,題云:先皇御制歌詞。”二說馮延巳作。見《陽春集》《詞譜》。三說歐陽修作。見《六一詞》《詞律》。四說李煜作。管效選《南唐二主詞全集》說:“《陽春集》誤收,《六一詞》殆亦誤人。”《草堂詩余》《歷代詩余》《唐王氏詞》均列為李煜詞。
【注釋】
[1]初月:新月,一說指愁眉。
[2]蟬鬢:古代婦女的一種發式。兩鬢薄如蟬翼,故稱。
[3]鳳釵:釵的一種。婦女的頭飾。釵頭做鳳形,故名。
[4]慵:形容懶散的樣子。慵不整指無心梳洗。
[5]重簾:一層層簾幕。
[6]層樓:高樓。
[7]迥:遙遠,僻遠。
[8]惆悵: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懊惱。
[9]柳堤:植有柳樹的堤岸。
[10]轆轤:亦作“轆盤”。井上汲水的起重裝置。比喻心中情思如轆轤般反復上下。
[11]金井:井欄上有雕飾的井。一般用以指宮廷園林里的井。南朝梁人費昶《行路難》詩之一:“惟聞啞啞城上烏,玉欄金井牽轆轤。”蘇軾《用前韻答西掖諸公見和》:“雙猊蟠礎龍纏棟,金井轆轤鳴曉甕。”清代陳維崧《品令·夏夜》詞:“夜色涼千頃,攜笛簟,依金井,轆轤清冷。”一說即石井。金,謂其堅固。
[12]更闌:夜深月殘。
【譯文】
一鉤新月從鏡子里反射出來,美人蟬鬢蓬松,鳳釵斜墜,衣衫不整,無心梳洗。一層層的簾幕靜靜地掛著,高樓聳立在遠方,感傷這窗外落花飄零風兒亂舞。走上柳陰草綠的堤岸,汲取井水時也心神不定。昨天借酒消愁,深夜醒來,春愁更重遠遠超過了生病。
【賞析】
這首詞寫春夜的愁懷。上片描寫少婦晨起對鏡,然無心梳洗,鬢發不整。下片緊承“柳堤芳草”,換頭“轆轤金井”即寫過去游樂的美好時光,猶記當時,與友朋攜手于芳草香徑之間,柳堤金井,然“夢斷”二字下得很冷,有一種被奪走的恨意與無奈。
此詞上片寫晨起無心梳整,下片寫昨夜醉醒愁濃,后者是因,前者是果;上片寫風飄花落的惆悵,下片寫柳堤芳草的情事,后者是回憶,前者是現實。上下兩片層層推進,脈絡清晰。
望遠行(玉砌花光錦繡明)
【原文】
玉砌[1]花光[2]錦繡明[3],朱扉[4]長日鎮長扃[5]。夜寒不去夢難成,爐香[6]煙冷自亭亭[7]。遼陽月,秣陵[8]砧[9],不傳消息但傳情。黃金窗下忽然驚,征人[10]歸日二毛[11]生。
【題解】
《望遠行》,《詞譜》云:“唐教坊曲名。令詞始自韋莊。《中原音韻》注商調,《太和正音譜》亦注商調。慢詞始自柳永。”
關于這首詞的作者,有二說。一說為李璟作。見《詞譜》《花庵詞選》《南唐二主詞》。一說為李煜作。見《全唐詩》《歷代詩余》《詞律》。
這首詞寫懷戀遠行久別之人,當為閨婦思征夫的詞。
【注釋】
[1]玉砌:碧玉一般的石級。
[2]花光:花的色彩。
[3]錦繡明:比喻像有花紋色彩的絲織品一樣精美明艷。
[4]朱扉:紅漆門。
[5]扃(jiōng):從外或內關閉門戶的門閂。此指關閉。鎮長扃,老是關閉著。
[6]爐香:熏香爐里的香。
[7]亭亭:直立貌,獨立貌。此指煙氣裊裊上升的樣子。
[8]秣陵:今南京。
[9]砧:搗衣石,又作搗衣聲。
[10]征人:遠行的人。一般指出征或戍邊的軍人。唐代亦專指臨時招募的兵士。
[11]二毛:斑白的頭發。常用以指老年人。潘岳《秋興賦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因為斑白的頭發混雜著白色和黑色,所以稱為“二毛”。
【譯文】
碧玉般的石級,明艷的花朵,景色美麗耀眼,而紅漆門卻整天關著。夜寒還未散盡,想夢見情人卻難成夢。爐香已經燃盡,只有余煙還在空中裊裊上升。
我在金陵月色下獨自搗衣,遙望月亮,想象情人所在的地方。但月亮似乎有意不給我傳來你的消息,只傳來脈脈深情。就算有一天忽然傳來你立戰功的消息,你凱旋之日我卻已經頭發斑白。
【賞析】
此詞托思遠人而寄情懷。在玉砌、朱扉的華屋中,居人一任良辰美景、花光錦明虛擲,卻無心呼朋引伴,駕車出游。終日緊鎖門扉,索居幽處。怎奈夜深幽寒,好夢不成。
下片,遼陽、秣陵為兩地,夜月、砧聲為兩物,聞砧對月,兩地同懷,寫相思情事,這一句與李清照之“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傳消息但傳情”是指地遠路遙。消息沉沉,歸期未卜,相見無憑。夜月、砧聲不能如信使一樣傳遞征人的消息,慰藉相思,卻卷起了離人心中的種種情思,因而更添了相思之苦。金色的陽光照耀著窗欞,無眠的一夜已經過去。“忽然驚”正是居人的心靈震動,她在感慨“征人歸日二毛生”,當遠離的人歸來之時,美人遲暮,青春不再。
上一篇:《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曉抵九江作》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