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德國劇作家、前期象征主義*運動在德國的代表,19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霍普特曼于1862年11月15日生于德國東部西里西亞的上薩爾茨布倫。入中學后不久,家庭經濟崩潰,他只得到他叔父的田莊里當農民。因為貧窮和勞累,他得了肺病,一拖就是30余年。這一時期,他廣泛接觸了工人、守路人、漁夫、水手、廚師、清掃女工、飯店跑堂等底層人民。從青少年時起,他就同情這些受壓迫、受奴役的人們。學習期間他受托爾斯泰、易卜生的影響,開始走上文學道路。1887年他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狂歡節》。次年又發表《鐵道守路人蒂爾》。1889年他發表第一部劇作《日出之前》。此劇是德國自然主義戲劇的代表作品?;羝仗芈宰匀恢髁x的風姿登上了德國劇壇,他自己也成了德國自然主義戲劇的首要人物。他還與自然主義文學團體“突破”有著較深的來往。這一時期的劇本還有《和平節》(1890)、《孤獨的人們》(1891)。1892年霍普特曼寫出以西里西亞工人起義為題材的劇作《織工》?!犊椆ぁ返膭撟鞅砻鞔藭r作者已擺脫了自然主義的影響而趨向現實主義?!犊椆ぁ吩诘聡鴳騽∈飞?,具有里程碑意義。1893年霍普特曼寫劇作《獺皮》?!东H皮》被認為是與萊辛的《明娜·封·巴爾赫姆》和克萊斯特的《破甕記》并稱的德國現代三大喜劇之一。后來創作的《火災》(1901)則是它的續篇。1893年創作的幻夢劇《漢奈蕾升天記》是作者由現實主義轉向新浪漫主義*或象征主義*的標志。1897年的童話與傳說劇《沉鐘》*是他的“新浪漫主義”或象征主義的代表作。1912年,霍普特曼以“在戲劇領域里富有成果的、多彩而杰出的創作”被授予該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一方面憂慮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另一方面又認識不清戰爭的性質,認為德國是在抵抗“外來勢力”的入侵。1932年寫劇本《日落之前》,表示了對法西斯主義的憂慮和不滿。二次戰時,他深居簡出。雖然他痛惡戰爭,但他沒有什么反戰的言論和行動,反而聽任法西斯黨徒利用他的名字作歪曲的宣傳。二次戰后,他表示愿意接受約·羅·貝希爾的邀請,參加戰后復興德國的民主建設工作。在準備赴柏林前夕,于1946年6月6日去世。
霍普特曼的文藝觀是在總體上的反自然主義。他在《雕像創作隨想錄》中說:“一切藝術的目的并不是絕對地模仿自然”,而是“把描寫的對象上升為典型的崇高本質表達出來”。他的“新浪漫主義”是他的文藝觀的核心。他在1906年寫的劇本集初版序中說:“一個詩劇作家給自己提出的目標不是去反映現存世界的現實矛盾,……而是去反映他個人的戲劇創作沖動,他應該把它們展示在一個‘精神原則的特殊空間’里……”這種新浪漫主義理論,與象征主義實際是貌異而神隨的。
他的劇本語言優美、色彩絢麗,有著沉郁的詩情畫意,并且彌滿著一層神秘的色彩。他的劇本還多用人民群眾的生動活潑的俗語方言。
霍普特曼一生共創作42個劇本和多部長、短篇小說集、散文和詩歌等。除上面提到的外,他還有劇作《弗洛里昂·普耶》(1896)、《車夫漢塞爾》(1898)、《米夏?!た死?1900)、《可憐的亨利希》(1902)、《洛塞·柏恩特》(1903)、《彼巴在跳舞》(1906)、《大老鼠》(1911)、《冬天的敘事謠曲》(1917)、《多羅苔婭·安格魯》(1926)、《馬格努斯·加貝》(1942)、《阿特里德斯四部曲》(1941-1948)、《白救星》、《黑暗》;自傳體小說《激情篇》(1926)、《我的青春冒險》(1937);游記《希臘之春》(1908)等。
上一篇:霍夫曼斯塔爾,胡戈·翁作品分析
下一篇:非人格化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