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譯《榆樹下的欲望》。表現主義*大師,美國著名戲劇家尤金·奧尼爾*在1925年完成的一部劇作。
全劇共3幕12場。第1幕劇情發生在1850年初歲的一個傍晚和次日凌晨。老莊園主伊弗雷姆·凱勃特第1房妻子的兩個兒子西蒙和彼得,不愿再做莊園的奴隸了,要到外地淘金去。凱勃特第2房妻子帶來的兒子伊本,為了繼承莊園,讓兩個哥哥在一份契約上簽字,他們愿意把自己分一份產業轉給伊本,伊本答應偷出爸爸藏的錢給他們作路費。這樁交易在天亮時談妥了。不一會兒,外出的凱勃特領回他的第3房妻子——比他小40歲的愛碧。當愛碧出現在農家小屋時,西蒙和彼得看了一眼新媽就永遠地離開了這個家。第2幕是兩個月后一個炎夏的一天下午、當晚和次日清晨。主要寫伊本和愛碧出于性本能的戀慕。第3幕是一年后暮春的一個晚上和次日晨。凱勃特為慶祝一個小生命誕生,舉辦家庭舞會,由于老頭當伊本說愛碧要生一個孩子以繼承家產。伊本就以為自己受騙,要去找哥哥們去淘金,也永遠離開此地。愛碧詢問情由,伊本據實說了。愛碧為了表明自己的愛情,悶死了她和伊本生的小孩。伊本疑心頓釋,表示要與愛碧一起去承受懲罰。警長來了,帶走了他們。
《榆樹之戀》的基本情節是人的財產占有欲與情欲之間的矛盾與沖突,通過這一沖突,奧尼爾激烈地抨擊了凱勃特強烈的財產占有的欲望,表現了克服財產占有欲而轉向情欲的崇高的人情美,謳歌了純樸的農民對于愛情和美好生活的熱情向往。有人認為,這一劇作是奧尼爾悲劇創作藝術的高峰。
《榆樹之戀》是一部表現主義劇作。它表現了主要人物的孤獨感。凱勃特三次娶妻,但與妻子都不能互相理解。當最后知道伊本與愛碧的關系時,他仰望長天嘆道:“我現在越來越孤單了!”伊本也是孤獨的,唯一愛他的母親死了,父是繼父,與西蒙、彼得又是異父異母弟兄,在愛碧闖入他的生活之前,他也是孤單的。劇本寫了表現主義作家常選用的題材——人的異化*。這里,兒子對父親的感情是變態的,父親對兒子的感情也是變態的。三個兒子都罵父親是畜牲、老色鬼,盼望他快死,好繼承家產,而父親卻又那么強壯,表示要活到100歲,即使死了,也要把財產燒成灰燼,誰也不給。他同人無感情,只同他農場的牛、雞、物有感情。他已異化為獸了。劇本充滿了神秘色彩。老凱勃特總感到屋里“暗中有什么東西在走來走去”。當愛碧和伊本在伊本母親的廳室里相會時,他們就感到“暗中好象有什么東西”。這大致就是伊本母親的鬼魂。劇本闡釋弗洛伊德性本能學說是成功的。在奧尼爾的筆下,這性本能象一個什么東西在心里生長,“越長越大”。當伊本和愛碧初見面時,作者寫到“在這炎熱的空氣里,肉體的互相吸引變成一種無法抵御的力量。”特別是寫二人處于異室,隔著墻壁竟似未隔墻壁一般,彼此能交流目光,打著手勢。而在整個劇情上,也正是這種性的本能,改變了人物的命運——勃凱特希望有一個兒子繼承田產的希望落空了,伊本和愛碧不再為田莊而是為愛情而奮斗,終成了囚徒。這是一部十分典型的表現主義的悲劇杰作。當然劇本也有現實主義的因素。劇情有一個發生、發展、高潮、結束的全過程,人物也是個性化的,其個性化成就,超過了《毛猿》*。
這部劇作藝術特點十分鮮明。它的結構考究、勻稱:每幕都是4場,劇情都在晚上和次日清晨進行。它比較注意人物語言的回響。在舞會一場,愛碧說:“真怪,伊本在做什么?”這句話竟在來賓中回聲一般地傳來傳去,讓我們看到了和《毛猿》一樣的表現技法。它比較重視征引,劇中敘述語與道白,常引《圣經》典故,這分明是受了象征主義*的影響。劇中捕捉農民語言是有成效的。如愛碧罵凱勃特:“你現在是越來越軟啦——就象一桶豬食一樣,稀糊糊的。”凱勃特望著美麗的天空,也感到:“那兒就象是一片熱乎乎的田野。”這些道白,十分準確地披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了農民們的獨特的口吻。
上一篇:《椅子》作品分析
下一篇:《櫻島》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