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法國詩人、小說家、戲劇家。生于巴黎附近的一家富裕家庭。從少年時代就對文學發生興趣,19歲時他寫出第一部詩集《阿拉丁的燈》。1916-1917年,他結識了阿波利奈爾*、畢加索等一批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和文學家,并對他深有影響。雖然他參加了超現實主義團體活動,但他卻是超現實主義者中持不同意見的人。他主張文學作品,應是人們娛樂消遣的工具。正因如此,他推動了超現實主義作品的大眾化。
后來,與俄國芭蕾舞團交往,開始探索戲劇與舞劇的關系,先后寫出舞劇《炫耀》(1917)、《屋頂上的牛》(1920)。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應征入伍,在前線做救護工作,完成小說《騙子手托馬斯》(1923)。戰后主要精力從事創作,他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他的才華、智力和愛好涉獵到文學和藝術的各個方面。1955年,他當選為比利時皇家法蘭西語言文學院院士、法蘭西學院院士、牛津大學于1956年授予他榮譽學位。
他一生創作的作品種類很多,作品總的傾向給人以向上、愉快、富于音樂之美;但作品有的章節、段落卻給人以凌亂、拼湊,有超現實主義的印跡。
主要作品有詩歌《好望角》(1919)、《厄爾特比瑟天使》(1925)、《神話》(1934)、《萊奧娜》(1945);小說《大差距》(1923)、《頑皮的孩子們》;編寫過以神話為題材的古代劇作《爆炸裝置》(1934);市民劇《不安分的父母》(1938);諷刺劇《名演員》;還導演過電影《奧爾菲》;回憶錄《演員休息室》;還為教堂裝飾過壁畫等等。
上一篇:離橋和已作品分析
下一篇:科塔薩爾,朱力奧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