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時期,統治階級內部地位最優越的,仍是門閥士族。他們世官世祿,把持選舉,大修譜牒,禁止士、庶聯姻,通過婚姻和仕宦兩個途徑,把自己和寒門庶族嚴格劃分開來,宣揚士庶之別是國家章法所系。但也正因為世家大族長期享有種種固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特權,便逐漸趨于寄生、腐朽,喪失實際統治能力,官位高貴而不理庶務,從而導致寒人的興起。由于士族大都鄙薄武事,以參與戎旅為屈志,寒門士人往往以建立軍功為進身之階,成為地方獨當一面的鎮將或中央總管禁旅的統帥。劉宋的沈慶之,早年躬耕壟畝,勤苦自立,手不知書,眼不識字,后以軍功累官至太尉;南齊的王敬則,原是屠狗商販,當過下級小吏,后以軍功累官大司馬;梁朝的陳慶之,本非將種,又非豪家,也以軍功官至都督南司州、北司州、西豫州、豫州諸軍事。通過領兵打仗控制軍權而上升起來的寒人武裝集團,不斷擴展自己的勢力,有的強大到足以奪取帝王的地位和政權。宋武帝劉裕曾伐荻新洲(在今江蘇鎮江市西),齊高帝蕭道成臨死時自稱“吾本布衣素族”,梁武帝蕭衍是蕭道成的族弟,陳武帝陳霸先早年做過里司、油庫吏一類卑職,南朝四個開國皇帝都是寒門出身的大軍閥。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寒人當了皇帝,也就轉化為士族地主階級的政治代表。但崛起寒微的皇室,與士族高門之間利害關系不盡相同,為了行使、強化君權,皇帝往往一面優容世家大族位居顯達,一面重用寒門士人典掌機要。宋孝武帝時,生長在販紵賣葛之家的戴法興任中書通事舍人,職掌文書,其官不過七品,但實際上卻參預機密,出納王命,凡用人、賞罰、行政諸大權皆經其手,勢傾天下。時人說,宮中有兩個皇帝,一真一假,假的指宋廢帝,真的即指戴法興。后來,宋明帝和阮佃夫,齊武帝和紀僧真、茹法亮,梁武帝和朱異,陳后主和沈客卿、施文慶,都是這種關系。南朝皇帝還引用寒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他們以宗室諸王為刺史,出任方鎮,藩衛中央,又派親信寒人任典簽佐之。典簽亦號稱簽帥,本是管理文書的小吏,宋中葉以后,其職漸重,威行州郡,權重藩君,往來于京師與州郡之間,成為皇帝監視宗王、中央控制方鎮的耳目。齊武陵昭王蕭曄為江州刺史,典簽趙渥之向齊武帝匯報其過失,蕭曄在任百余日即被免職。南海王蕭子軍曾向其母哭訴自己在典簽的監督約束下,欲移五步而不可得,實與囚犯無異。士族勢力盛極而衰,皇權與寒門相結合,是南朝政局的一大變化,反映了南朝統治階級內部關系較之東晉又出現了新的特色,中央集權制正在有限地恢復之中。關于南朝寒門參政的史料,主要見于《宋書》卷九四《恩幸傳》、《南齊書》卷五六《幸臣傳》、《南史》卷七七《恩幸傳》,參閱趙翼《廿二史劄記》卷八“南朝多以寒人掌機要”條、卷十“齊制典簽之權太重”條。今人著作可讀唐長孺《南朝寒人的興起》(《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編》,三聯書店),程應镠《南北朝史話》(北京出版社)第一章第一——七節。
上一篇:南朝樂府民歌
下一篇:博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