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284—363),字稚川,自號抱樸子,丹陽句容(今江蘇句容)人。著有《抱樸子》內外篇。內篇談神仙家言,不涉文論。葛洪的文學觀點大抵見于外篇的《鈞世》、《尚博》、《辭義》等篇。葛洪反對德本文末的傳統看法,提出了德行文章并重的觀點。他說“文章之與德行,猶十尺之與一丈”,對文章的價值給予了充分的重視。他并認為德粗文細,文學還有優于德行之處。這種見解在封建社會中是極為大膽的。葛洪批判了“貴遠賤近”、貴古賤今的觀點,提出了今勝于古的論點。他認為文章由古之“醇素”變為今之“雕飾”,正是“時移世改,理自然也”的現象。從這種歷史進化的文學觀念出發,他認為《尚書》、《毛詩》都不及漢晉的一些大賦和詩歌,這種評價雖然很片面,但這種敢于批判經典著作的精神,無疑對儒家征圣、宗經的傳統觀念是一沉重打擊。葛洪的文學觀點具有大膽反傳統觀念的性質,這固然受漢末王充的影響很大,但又比王充有了新的發展。《抱樸子》中的文學觀點已自成體系,成了魏晉至齊梁這段文學批評史中的重要一環。
上一篇:葛蘭西,安東尼奧
下一篇:董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