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波(1923— ),當代著名作家。山東黃縣人。15歲高小畢業后參加八路軍,17歲加入中國共產黨。最初在劇團當宣傳員,后任文化教員和連指導員。1943年4月入膠東抗大學習。1944年夏任膠東軍區前線報社記者。后調作戰部隊,任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等職。1946年,親自帶領一支小部隊,數度深入林海雪原,與國民黨在牡丹江一帶的殘匪周旋,經過將近半年的艱苦戰斗,終于殲滅了這些頑匪。1950年因重傷,轉業到工業部門工作。歷任機車車輛制造廠黨委書記、設計分局副局長、鐵道部工業總局副局長等職。到地方后,昔日戰友們的英雄事跡使他久久不能忘懷。從1955年2月開始創作長篇小說《林海雪原》,1956年8月完成了這部長達40萬字的優秀作品。繼《林海雪原》后,又出版了反映山東人民在抗日戰爭時期艱苦斗爭的長篇小說《山呼海嘯》(1977年)和《橋隆飆》(1978年)等作品。
《林海雪原》以其新穎的題材,傳奇的色彩和具有民族風格的表現手法成為我國當代文學史上一部別開生面的優秀作品。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反動派在東北搜羅了一些偽滿官吏、警察、憲兵以及貫匪、惡霸等組織土匪武裝,號稱所謂“中央先遣軍”,對我軍進行軍事騷擾。遭到我軍主力掃蕩后,一部分被擊潰的匪首,又潛進深山密林,圖謀暴亂。為了徹底肅清匪患,保護土改,鞏固后方,我東北人民解放軍派出一支由36人組成的小分隊,在人跡罕至的林海雪原,同數十倍于自己的兇殘狡猾的國民黨殘匪進行艱苦戰斗,最后全殲了這股頑匪。小說描寫了在奇襲虎狼窩、智取威虎山、綏芬草甸大周旋、大戰四方臺等戰斗中,以少劍波為首的人民解放軍指戰員表現出的大智大勇。作品通過這場特殊戰斗的描寫,滿懷激情地歌頌了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業績,歌頌了他們艱苦卓絕的斗爭和一往無前的革命英雄主義。作品十分成功地塑造出一批智勇雙全的無產階級英雄形象。其中給讀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智勇雙全、出生入死的偵察員楊子榮。這一英雄形象是以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為原型塑造的。作品描述了他成為無產階級戰士的成長過程:黑暗腐朽的反動統治,奪去了他父母的生命,妹妹被賣,自己的脖子上也留下了地主刀砍的傷痕。他帶若血海深仇參加革命,在實際斗爭中,明確了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與此同時,作品更著重揭示了他作為偵察能手的英雄行為。為了戰斗的需要,他喬裝打扮成匪徒胡彪,深入虎穴,以機智巧妙的手段,取得了老奸巨猾的座山雕的信任。他沉著冷靜地應付了匪徒們用黑話對他的盤問。在座山雕試探其真偽的假演習中,楊子榮又當機立斷,將計就計,不僅賺得座山雕的贊賞,而且趁機送情報下山。特別是當同被他逮捕審訊過的小爐匠當面對證時,他從容鎮靜,隨機應變,終于從精神上擊潰了敵人,使自己轉危為安。楊子榮最后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楊子榮身上,表現了人民軍隊鋼鐵戰士無堅不摧的神奇力量。少劍波是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作為部隊年青的指揮員,他有聰明的才智,鎮定果斷的性格。他善于冷靜地分析敵情,周密地思考問題,善于神出鬼沒地用兵,出奇制勝。少劍波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軍指揮員的高貴品質和指揮才能。此外,作品中對劉勛蒼、欒超家、孫達德等英勇戰士的描寫,也都頗為成功。
作品對敵人的描寫,不僅克服了那種把敵人寫得不堪一擊的簡單化傾向,而且還比較成功地塑造出幾種不同類型的土匪形象。如老奸巨猾嗜血成性的座山雕,冷酷殘暴的許大馬棒,死心塌地而又貪生怕死的欒警尉等。作者不僅揭露了這伙匪徒的猙獰面目和血腥罪行,而且注意揭示敵人虛弱的本質。善于把匪徒的兇殘反動及其精神上的崩潰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把亡命之徒和喪家之犬兼具一身,使反而人物有血有肉。在藝術結構上,小說采取中國古典小說的結構手法:單線發展,環環相扣,奇峰迭起,步步深入。整個小說布局嚴密,層次清晰,故事曲折,驚險動人。全書主要是寫了三個各具特色、又有緊密聯系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有頭有尾,可以獨立成篇。在這些大故事中又套有一些小故事,在故事中又穿插一些古老的傳說。作品還具有濃厚的傳奇色彩。小分隊依靠集體英雄主義的大智大勇,出奇制勝地消滅敵人,這個題材本身就具有濃厚的傳奇意味。此外還常常借用符合生活真實的偶然性情節,在千變萬化、奇峰突起中,充滿了革命浪漫主義色彩。在景物描寫上,又使千姿萬態的北國風光充滿了險要俊美的色彩。小說的敘述語言明白暢曉、剛健有力,十分口語化,有評書風味。人物語言能較準確地表現人物性格特征及精神面貌。整個作品表現出濃厚的民族色彩。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好評。
上一篇:智者派
下一篇:曹丕及其《典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