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2】掌控大趨勢:如何正確認識、掌控這個變化的世界
(〔奧〕多麗絲·奈斯比特、約翰·奈斯比特著,西江月譯,中信出版社,21萬字,2018年1月第1版,59元)
10章:[1]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從單一大趨勢到系統和整體的改變;[2]擺脫思維慣性:如何做出判斷并掌控你的情感;[3]誰代表未來:理解主要角色的思維模式;[4]后來者:新興角色走上舞臺;[5]世界新圖景;[6]掌控一個新的世界;[7]掌控教育挑戰;[8]掌控大眾傳播;[9]“一帶一路”:掌控新的貿易秩序;[10]掌控我們的思想。
從新的世界秩序和貿易秩序形成、前沿科技的發展、應對教育挑戰、掌控大眾傳播、擺脫思維慣性等角度抽絲剝繭,系統而深刻地解讀了這個世界的現在與未來。
未來幾十年時間里,單一的大趨勢將轉變成系統的、整體的、全球性的變革——政治意義上的、經濟意義上的、社會意義上的以及規則和程序意義上的。
變化是好還是壞,取決于如何看待它,如何未雨綢繆,還取決于我們如何抓住變化所帶來的機會。我們對外部環境了解得越多,我們從變化的圖景中所得出的判斷越準確,所獲得的連接越精確,對自己道路的駕馭就會越輕松。
蕭伯納:人類總是抱怨他成為現在的自己是因為所處的環境,但我不相信這是因為環境。改變世界的是這樣一群人,他們尋找夢想中的樂園,當他們找不到時,他們就親手創造了。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當今時代,仁智者樂海洋。我們的目光要探向深海、極地、太空、網絡等全球公域,實現中華文明從內陸走向海洋、從農耕走向工業化及信息化,從區域走向全球的三大文明轉型。
在每一個即將到來的10年里,變化的速度都是呈現指數級增長。
“唯一確定的是不確定”。
未來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新技術驅動的區域和全球性事件的綜合體。
美國:從最偉大到偉大。美國沒有失去人才優勢,失去的是政治優勢。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力量必須保持平衡。
放下過去是擁抱未來的前提條件。
工業4.0是物聯網的基礎。
思想和信仰,和我們的情感一起,塑造了我們與這個世界的關系。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2015年全球商品貿易量總額達到16.5萬億美元。
在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中,有六大國內戰略支柱將會起到關鍵作用:[1]多樣化中國經濟發展,增加對外投資;[2]提供充裕資金;[3]整合區域投資;[4]增進相互了解;[5]把關系應用在國際舞臺上;[6]跳過基礎設施。
上一篇:戰國歧途
下一篇:探求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