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元文琪
【作品簡介】波斯古經《阿維斯塔》原稱《阿弗佩斯塔克》,詞意為“堅實的根基”(中流砥柱)。約成書于公元前7至6世紀,是古波斯瑣羅亞斯德教的圣書,亦是伊朗最古老的一部詩文和神話總集。原本《阿維斯塔》共21卷,815章。相傳古人曾用金字將其抄錄在1.2萬張牛皮上,珍藏于王宮的寶庫里。公元前4世紀希臘—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東征波斯時,將其付之一炬。安息國王巴拉什一世曾下令搜集散失于民間的波斯古經的斷簡殘篇,但未能成書。直至薩珊王朝的著名國君阿爾達希爾在位期間(226—240),才在廣泛收集資料和認真整理的基礎上,由瑣羅亞斯德教祭司編訂出21卷本帕拉維語《阿維斯塔》,亦稱《贊德·阿維斯塔》。
《贊德·阿維斯塔》分為《伽薩尼克》、《達蒂克》和《哈塔克·曼斯里克》三大部分,每大部分包括7卷,總共21卷,348章,約34.57萬字。《伽薩尼克》是對《伽薩》頌詩的闡釋,主要講述天國的知識;《達蒂克》內容涉及宗教法規和禮儀,主要講述塵世的知識;《哈塔克·曼斯里克》則討論了天國與塵世之間的聯系。《贊德·阿維斯塔》在內容上雖與古本《阿維斯塔》有出入,但基本上保持了原著的風貌。公元7世紀中葉,游牧的、篤信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入主波斯,瑣羅亞斯德教日趨沒落,其圣書《阿維斯塔》也被《古蘭經》取而代之。但是,波斯古經中的不少重要的思想觀點,諸如政教合一、君權神授和隱遁先知降世等,顯而易見地溶化于伊斯蘭教(尤其是十葉教派和蘇非派)的教義之中。隨著王朝的更迭和歲月流逝,屢遭兵燹之患的帕拉維語《阿維斯塔》大部分業已散亡,流傳至今尚余14萬字。
現存《阿維斯塔》殘卷共分六個部分:(1)《伽薩》,5篇,17章,238節。相傳為教主瑣羅亞斯德本人吟詠的頌歌,是書中最古老的詩篇。《伽薩》頌詩贊揚了天國和塵世的主宰阿胡拉·馬茲達及其六大助神,闡明了“善惡二元”的宇宙觀和以“抑惡揚善”為主旨的宗教信條,批判了惡本原阿赫里曼及其眾妖魔,描述了當時社會上廣泛開展的宗教斗爭。(2)《亞斯納》,72章(包括《伽薩》的17章),主要是對神主馬茲達和眾善神,以及世上一切美好事物的贊美和頌揚,其中不乏神話傳說的成分和片斷。(3)《亞什特》,21篇,均以神祇的名字作標題,是古經中篇幅最長,寫得最精彩的部分,里面含有大量的原始神話、帝王英雄傳說和民間故事。(4)《萬迪達德》,22章,用散文寫成。主要講述教徒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遵循的儀規和戒律,以及對違反教規者實行的各種懲罰,故有“法典”之稱。(5)《維斯佩拉德》,包括多少章節,至今尚無定論。主要是對神主馬茲達所創造的各種美好事物(如行善者、祭祀用品等)的頌揚,有“祭儀書”之稱。(6)《胡爾達·阿維斯塔》,詞意為“小阿維斯塔”,8篇,是薩珊王朝沙普爾二世時期(四世紀)由大祭司長阿扎爾帕德·梅赫拉斯潘丹選編的《阿維斯塔》普及本,其中有些內容是現存《阿維斯塔》其他部分所沒有的。
《阿維斯塔詩選》,元文琪譯,收入《東方文學作品選》,季羨林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作品節選】
一、伽薩
思想和言行皆有善惡之分,
只因原始之初兩大本原并存,
真誠者求善,從惡乃虛偽之人。
(30·3)
生命寶殿善端起,死亡魔窟惡端立,
善者來日在天國分享阿胡拉的恩惠,
惡者將跌落阿赫里曼陰暗的地獄受罪。
(30·4)
呵,馬茲達!是你最初把靈魂創造,
恩賜智慧,且把活氣吹入人的軀殼;
呵,天啟昭示:眾民可自由選擇宗教。
(31·11)
呵,來自邪惡本原的眾迪弗,
你們的崇拜者乃虛偽狂妄之徒,
在第七個國家早已臭名昭著。
(32·3)
二、亞斯納
瑣羅亞斯德忙又問道:
呵,胡摩!世間什么人
第二次用你做成飲料?
他又得到怎樣的幸福和酬報?
(9·6)
純潔的延年益壽的胡摩答道:
世上的阿特賓,
第二次用我做成飲料。
為此他得幸福和酬報,
生下法里東——垂名千古的英豪。
(9·7)
名門望族出身的法里東,
希死了殘暴的阿日達哈克——
生著三張嘴巴、三個腦袋和六只眼睛,
且有上千種形體變化的妖魔。
那妖魔虛偽奸詐,力大無窮,
是阿赫里曼為損害塵世和扼殺真誠,
而特意制造出來的元兇。
(9·8)
三、亞什特
阿娜希塔像往常一樣,
宛如苗條俊美的女郎。
細腰兒緊束亭亭玉立,
身穿華麗帶褶的衣裙,
雍容大雅純潔而善良。
(30·126)
阿娜希塔像往常一樣,
手持巴爾薩姆枝條。
四角形金耳環吊在耳旁,
銀項圈套在秀美的脖頸上。
她緊束細腰,乳房高聳,
顯得分外妖嬈,令人神往。
(30·127)
阿娜希塔頭戴八角形金冠,
一個精致的圓環突出在頂端,
好似車輪上面系著條條彩帶,
鑲有百顆明珠銀光閃閃。
(30·128)
領有遼闊原野的梅赫爾的戰車,
上面備有千張精制的良弓,
弓弦用加瓦斯納的筋腱做成。
離弦的利箭以思想的速度,
飛向妖魔鬼怪的頭顱!
(31·128)
領有遼闊原野的梅赫爾的戰車,
上面備有千根精制的長矛,
鋒利的長矛以思想的速度,
飛向妖魔鬼怪的頭顱!
領有遼闊原野的梅赫爾的戰車,
上面備有千把精制的板斧,
雙刃的板斧以思想的速度,
飛向妖魔鬼怪的頭顱!
(31·130)
領有遼闊原野的梅赫爾的戰車,
上面備有戰無不勝的狼牙棒。
以百節百刃的狼牙棒瞄準敵人,
管叫他嗚呼哀哉把命喪!
用黃色金屬打制的狼牙棒,
是克敵制勝的無價之寶,
它以思想的速度,
飛向妖魔鬼怪的頭顱!
(31·132)
【作品鑒賞】開伊朗詩歌創作之先河的《阿維斯塔》音節體詩,是古波斯人致祭行禮時吟詠的祈禱詩,為達到渲染氣氛、加深記憶的目的,詞句多有復沓,雖不要求嚴格的押韻,但音樂性強,節奏鮮明,讀來朗朗上口,富于民歌特色。《阿維斯塔》各部分各篇章使用的格律不同,詩歌的藝術表現形式各異。有的詩直抒胸臆,感情沛然;有的詩富于哲理,語意雋永;有的詩采取問答方式,或自問自答,或問而不答,發人深省;有的詩運用比喻和夸張手法,增強了藝術感染力;有的詩類似戲劇性的對白,顯得生動活潑,饒有趣味。《阿維斯塔》頌詩盡管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但不乏給人以藝術享受的名篇佳作,讀者從以上節選的詩中自可窺豹一斑。
《阿維斯塔》六大部分中或多或少、或詳或略都包括若干原始神話和帝王英雄傳說的成分和片斷,尤以《亞什特》保存的神話傳說形式最為古拙,內容也最豐富和引人入勝。波斯古經中的神話故事,大體上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經過瑣羅亞斯德教祭司加工、整理和改造過的原始神話,亦即被賦予了新的宗教觀念內容的原始社會的神話,或者簡稱為宗教化的原始神話。如第5篇《阿邦·亞什特》描繪的江河女神阿娜希塔,是一位雍容華貴的氏族部落酋長和英姿颯爽的巾幗英雄;第8篇《泰什塔爾·亞什特》中的雨神,其形象為“戴著鑲金轡頭的金耳朵的白駿馬”;第10篇《梅赫爾·亞什特》中的光明與誓約之神,被描繪成威風凜凜、所向披靡的部落聯盟的軍事統帥;第14篇《巴赫拉姆·亞什特》描寫戰神先后10次變形,下凡塵世,或化作“撒歡兒的烈性駱駝”,或化作“尖齒利爪的公野豬”,或化作“矯健的雄鷹”。這類神話的神靈形象生動而具體,富于文學意味。借助神靈形象所表達的宗教思想和情感,比較直露而濃烈,令人感觸很深。
另一類是瑣羅亞斯德教祭司為適應傳經布道和闡明宗教哲理的需要而特意編造出來的新神話。如第13篇《弗拉瓦希·亞什特》,通篇是對“善良、強大而純潔的靈體”的反復頌揚,以及作為善本原阿胡拉·馬茲達助神的眾靈體在為實現“滅惡興善”終極目的過程中所具有的非凡神力和特殊功能;第19篇《扎姆亞德·亞什特》,頌揚了象征神主恩賜和神佑的“凱揚靈光”及其屬有者,意在說明得“凱揚靈光”者得王權,得神賜王權者將功成名就,流芳千古。此外,在《伽薩》頌詩中包含的創世神話,表述教主瑣羅亞斯德和隱遁先知奉命下凡的神話等,旨在宣揚瑣羅亞斯德教的“惡善二元”宇宙觀和天人感應神學目的論。這類含義深邃、富于哲理的神話,雖然不能說與伊朗雅利安人的原始神話毫無關系,但卻可以肯定是瑣羅亞斯德教創立之后出現的宗教神話,它們無不帶有明顯的階級屬性和一神教的特色。
《阿維斯塔》中的帝王英雄傳說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庇什達德王朝諸帝王英雄傳說,主要反映公元前兩千世紀中葉伊朗雅利安人從中亞地區南遷,進入伊朗高原,與當地土著部落展開的斗爭;二是凱揚王朝諸帝王英雄傳說,主要表現伊朗雅利安人在伊朗高原站穩腳跟后,與后來入侵的異族突朗進行的角逐;三是宗教時代的帝王英雄傳說,主要記述公元前七至六世紀伊朗兩大教派之間的對立、矛盾和沖突。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世間第一位統治者賈姆希德遵從神主馬茲達的指示,在埃朗維杰修筑城堡,保護人類和牲畜安然度過毀滅性暴風雪的傳說;阿特賓之子法里東擊敗妖怪阿日達哈克,和他三分天下的傳說;手持狼牙棒的加爾沙斯布力斬頭上生角的巨龍的傳說;凱·霍斯魯國王替父報仇,抓獲邪惡的突朗暴君阿弗拉西亞布的傳說;凱·古什塔斯布國王大力贊助和扶植瑣羅亞斯德教的傳說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帝王英雄傳說雖然支離破碎,殘缺不全,但卻生動地勾畫出一幅原始公社制社會,和由原始公社制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時期伊朗雅利安人的生活斗爭的圖畫,從而為我們了解史前時期伊朗民族的發展史,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寓宗教哲理和說教于古代神話和傳說之中,是《阿維斯塔》頌神詩最顯著的藝術特色。惟其如此,才使飽含宗教內容的頌神詩,煥發出神奇瑰麗的想象和幻想的光彩。原始初民的主觀幻想和幼稚的想象,雖然稱不上自覺的藝術加工,但卻生動而曲折地反映出他們對自然和社會現實的認識和看法,以及他們的心理愿望和美好的理想。《阿維斯塔》頌神詩大量運用比喻和夸張的手法,如把一瀉千里的江河比喻為“奔騰向前的強健的駿馬”;形容奔流不息的淙淙山泉,用“比駿馬的脊背還寬闊”;贊美瑣羅亞斯德具有“黑兀鷲的眼力——遠隔9個國家的距離,能發現針尖般大小的肉塊,縱然它如銀針的閃亮轉瞬即逝。”諸如此類的比喻和夸張,新奇巧妙,且洋溢著生活氣息,給人以親切自然的感覺。《阿維斯塔》詩歌中經常使用固定的修飾語,以突出所描寫的神祇、妖魔、帝王英雄和暴君奸宄的性格特征,如“威嚴的”泰什塔爾,“純潔而強大的”阿娜希塔,“馬茲達創造的”巴赫拉姆,“領有遼闊原野的”梅赫爾;“披堅執銳的”塔赫穆雷斯,“擁有良畜的”賈姆希德,“阿特賓之子”法里東,“英勇無畏的”加爾沙斯布;“三張嘴巴的”阿日達哈克,“金腳踵”甘達雷瓦,“突朗的彪形大漢”阿弗拉西亞布,“偽信者”阿爾賈斯布等等。《阿維斯塔》頌神詩還通過典型事物的具體描繪,達到突出神靈形象的藝術效果,如《梅赫爾·亞什特》對光明與誓約之神的“戰車”的描寫,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先寫受到神主馬茲達稱贊的梅赫爾神,乘坐金鑲玉嵌的彩輿,從光芒四射的天國飄然下凡。四匹“前蹄金,后蹄銀”的雪白神馬拉著那乘無比華麗的彩輿。車上公正之神拉申和知識之神奇斯塔分別立于梅赫爾的左右,車前有野豬般兇猛的戰神烏帕馬納開路,車后有圣火之神阿扎爾和光彩奪目的靈光壓陣。這是何能威武雄壯的景象!接著寫梅赫爾的戰車上備有各式各樣的精良武器,強弓翎箭、鋒利的長矛、雙刃的板斧、雙棱的短劍、堅硬的鐵杵和百節百刃的狼牙棒,一應俱全,而且都數以千計。詩中還一唱三嘆,反復吟詠這些銳利的兵器,“以思想的速度,飛向妖魔鬼怪的頭顱”!這是何等宏偉磅薄的氣勢!難怪阿赫里曼及其眾妖魔“全都不寒而栗”,一切暗藏的魑魅魍魎和偽信者“無不萬分恐懼”。這里雖然沒有戰爭場面的描述,然而,透過梅赫爾的戰車,不是可以清楚地看到陣地上戰馬嘶鳴,刀光劍影,一片殺氣騰騰的景象嗎?梅赫爾神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勝的高大形象,不是通過對其戰車的濃墨重彩的描繪,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眼前了嗎?
上一篇:羅明洲《阿尤喜》東方文學名著鑒賞
下一篇:伊宏《難中英杰》東方文學名著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