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文平
【作家簡介】雷·費爾南德斯(1955年— )是印尼當代文壇所涌現出的一批新的年輕作家之一。他從1974年開始寫作,1980年在《專業集團之聲報》任記者。從1984至1985年創作了《垃圾堆上的太陽》和《我的鄉村——埃爾梅拉》兩部小說;同時著有短篇小說多篇。雷·費爾南德斯的作品以現實主義的筆調表現了下層社會人民生活的痛苦不堪,對他們悲慘的命運傾注了深切的人道主義的同情與憂慮,同時也間接抨擊了剛從殖民鐵蹄下走出來的印尼統治者的驕奢腐化。其表現手法與創作風格富有特色。
《自供》,選自1986年薩亞格拉哈·霍利普編輯的《印尼短篇小說選》,李家祿譯,載《世界文學》1988年第6期。
【內容提要】全國攝影比賽的評委們一致贊成推選這幅逼真、自然又震憾人心的作品為本屆最佳攝影作品。照片中的人物是一個從一座高入云霄的大樓上摔下來的小女孩。一位經驗豐富的評委被這幅照片感動了。他從中不僅看到了攝影師的高超技藝,重要的是他猜想這位獲獎者不論到哪兒一定總是在脖子上掛著照相機的職業攝影家。令人費解的是他從未聽說過這位獲獎者的名字,便猜想這位攝影師一定很謙虛,平時不愿拋頭露面,由此更增加了他想悄悄拜訪這位攝影師的愿望,以便獲取有益的經驗。
這位評委來到攝影師的家。攝影師是個瘦瘦的男人,部分頭發已開始發白,面頰像被太陽烤焦似的黝黑,從面部觀察,他是一個性格憂郁的人。
評委熱情地告訴他您真走運,擊敗了一千多個對手,榮登冠軍寶座,伸手向他表示祝賀。然而攝影師一點也不感到意外,握住評委的手,平平淡淡地說他已預料到那幅照片會被選上。通過了解,評委知道這位攝影師并不是一個職業攝影家,而是一個靠出沒于鄉村尋找顧客以養活妻子兒女的業余攝影愛好者。攝影師說:“人們的痛苦常常被某些人當作美妙的藝術,尤其是用照片將它永遠記載下來的時候。”
評委認為這十分難得的一瞬間被攝影師及時準確地抓住,非常有藝術價值,便想究根尋底,取得經驗。但那個瘦瘦的攝影師卻面色陰沉,啞口無言,又極力作出宛如山丘般鎮靜的樣子,說那只是一種巧合。
評委追問,您一定為得到這幅作品做了大量的工作吧,您總是隨時留意身邊的景物吧,并要他介紹當時是怎樣捕捉到這一驚人場面的,在拍攝過程中遇到什么麻煩沒有,當那個孩子落下來的一剎那,正巧路過那里嗎?
攝影師誠實地告訴他,當時自己在那座高樓下調好相機,做好準備,等著拍攝。
評委驚訝地問難道您認識那個孩子?
攝影師低垂下頭,呆望著地面,瘦瘦的面頰霎時間變得蒼白,嘴唇顫抖,冷汗直流,失聲痛哭,先前極力保持的鎮靜消失殆盡,緊咬著牙關告訴評委,照片上那個女孩是他的孩子,評委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認為只有精神病患者,只有發瘋的父親才會毀掉自己的親骨肉,干此傷天害理的事情。攝影師表情嚴肅重復說他不是瘋子,他是在理智完全清醒的情況下做那件事的。他已經證實了“人只有看到別人痛苦才感到有吸引力,而絲毫不會產生同情不幸者的痛苦的念頭!”人們都會說這幅照片美得驚人,但是關于孩子的命運卻無人過問。攝影師邊說邊抹著臉上的淚水。
攝影師的自供說明他做出了作為父親不該做的事情,這一行為就是兇殺。評委繼續追問這幅照片的背景,為什么為這幅照片情愿付這么大的代價。
攝影師答道:這個孩子患了白血病,她剛剛10歲,為她治療花了許多錢,其余的四個孩子被迫輟學。為了給她輸血,必須付一大筆昂貴的醫療費。掌握著孩子命運的醫生沒有一絲同情心,冷冰冰的面孔,刻薄得近乎惡毒的話語,令人心傷欲碎。加上孩子因缺少血液渾身無力,面色蒼白,昏迷不醒。因不忍心看她遭受折磨,遂萌生了結束孩子生命的念頭。在全家商量后,才同意讓這個最小的孩子永遠離開這個世界。孩子親耳聽到醫生那番令人傷心的話,自己也準備以死來解脫自己和全家的痛苦。于是,一天早上,他把孩子領上樓觀看雅加達市容。過了幾分鐘孩子便跳樓了。孩子的痛苦消失了,她為解除家庭負擔作出了犧牲,成了家庭中的英雄。
聽了攝影師的話,評委明白了一切。當人們遭受的痛苦達到無法忍受又無力解決的時候,就會采取富于戲劇性的甚而是離奇的決定使自己得到解脫。之后,評委要攝影師明天早上去領部長親自頒發的作品的獎金和榮譽證書。出乎意料的是,攝影師說他不希望得到什么,只是想用自己的家庭悲劇證實“人們愿意看到別人在遭受痛苦,喜歡看到別人的不幸遭遇”。又對評委說,您是一位真正的攝影家,因為您關心照片中人物的命運。
這位評委是個見過世面的攝影家,他到過越南戰場,親眼目睹許多為了攝取引人注目照片而載入史冊的陣亡的戰地記者,他們不惜性命獵取描繪人類生活中極度痛苦的場面。巴勒斯坦人在薩布拉和夏蒂拉山谷遭受以色列軍隊大屠殺的照片在1982年被評為世界最佳攝影作品。1983年評選的佳作是土耳其大地震后一位母親正凝視著她的五個已經喪生的孩子。這些都是描繪人類痛苦的攝影作品。
評委邁著蹣跚的步子默默沉思著離開了座落在雅加達市中心那狹窄胡同里的家,這擁擠不堪的房子與聳入云霄的摩天大樓形成反差。這座大廈導致了攝影師犧牲了孩子而成功地得到了一幅令人驚愕的照片!評委意識到自己的人道主義剛剛從長期的沉睡中驚醒。
【作品鑒賞】雷·費爾南德斯作為一位50年代出生的年輕作家,他從一個近乎平淡的題材中反映了極其豐富深邃的思想內容。作品以一位經驗豐富的攝影家對一幅獲獎攝影作品產生始末的追蹤,引發了“自供”這一看似普通尋常的事件。從這個題材中,作家以犀利的目光,嫻熟的藝術表現手法,挖掘出具有震聾發聵,引人猛省的主題,揭示了剛從殖民鐵蹄踐踏下解放出來的印度尼西亞的種種社會矛盾,經濟的高度發展與廣大民眾的極度貧困所形成的反差;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社會福利、社會救濟的貧乏;尤為可貴的是作家以自己獨到的觀察與思索,表現了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真實相悖,藝術創造與人類晦暗心理趨勢協調這些難以理喻的現象,傾注了對人性異化和人道主義失落的深沉的憂慮與思索。
作品思想內容的表達體現在作者的人物形象塑造上。這篇小說以兩個人物的所言所語,所思所行,表現了主要人物業余攝影家的形象。
獲獎攝影師是一個受生活擠壓落魄潦倒靠出沒鄉村尋找顧客養活妻兒的業余攝影愛好者。他頭發斑白,面目黝黑,性格憂郁,沉默寡言。由于生活貧困,不能支付患白血病女兒的昂貴的醫療費,便讓女兒走上絕路。女兒的死即結束了她本人的痛苦,又解除了家庭的重負。這位父親雖然潦倒到幾近成為“殺手”,但是卻不乏對藝術哲人般的灼見和對人生精辟的領悟。他參加攝影大賽,并不是為了獎牌、證書、獎金,而是為了以自己的家庭悲劇,證實一個殘酷的社會現象:進化到文明社會的人們,依然存有欣賞別人痛苦的獸性;藝術便是人們想方設法爭先恐后獵取的描繪人類極度痛苦的東西。這不僅使主人公這個身受社會重重負荷擠壓的下層落魄小人物,具有了藝術家的睿智,哲學家的卓識,使人物形象有了豐厚的蘊涵,哲理的深度,而且也鮮明體現了年輕作家的才識能力以及對人生對藝術的慧眼獨具。
雷·費爾南德斯繼承印尼民族文學傳統,在藝術表現上具有濃厚的現實主義特色,同時在世界文學交融的大趨勢下能夠做到兼容并蓄,所以在藝術表現上手法獨特。《自供》最主要的藝術特色是以濃郁的抒情統領全篇。作品開篇描繪獲獎作品逼真、自然,震撼人心,先揪動人們的感情,繼而描寫照片是一個小女孩從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上墜落,場面恐怖。作者以一位評委為線索人物,評委究根尋底,想通過采訪獲獎者吸取有益的經驗。在知道了這位攝影師無疑為一個瘋子、精神病患者、兇手之時,才了解到攝影師的悲慘處境。然后評委認識到“當人們遭受的痛苦達到了無法忍受的程度,人們就會采取富有戲劇性的,甚至是很離奇的決定來使自己得到解脫”。這便洋溢著深深的人道之情。最后,攝影師向評委表示他不是為了獲獎,而是為了證實自己的觀點,并稱贊評委是真正的藝術家,因為他關心照片中人物的命運。評委被深深打動了,認為自己的人道主義剛剛從長期的沉睡中驚醒。這一點睛之筆是本文的結束,也是作者人性、人道、理智和感情宣泄的極致。
《自供》另一特色是以對話構筑全篇。作品大量的篇幅是評委與攝影師的對話,由對話推進情節,刻畫人物。作者運用的對話自然、簡潔,富有個性,入情入理,跌宕曲折,符合人物的身份、教養、心理。例如評委一進門,熱情地告訴攝影師您真走運,擊敗了一千多個對手榮獲冠軍時,攝影師淡漠地說他已經料到了。這使評委驚訝。簡潔的對話,便了解到攝影師的創作生涯、工作情況、工作條件、職業均不及自己預料得那樣符合理想,便要取經、交流是如何在難得的一瞬間及時準確抓拍了極具藝術價值的作品。“這只是一種巧合”。評委窮追不舍,渴望了解拍攝經過,一再追問下,竟發現攝影師喪盡天良,是個兇手,便吃驚、吼叫,不能掩飾自己的感情。評委這才得以了解到觸目驚心的貧困,令人不寒而栗的悲慘,繼而陷入自己的沉思,也引發讀者的思索回憶。
小說中主要表現手法是現實主義的,但象征主義表現手法依然十分突出。作品將一次攝影比賽象征精神、藝術、文化的發展,以攝影師象征千千萬萬社會下層創造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人民大眾;以攝影作品與生活真實同藝術創造與人們的欣賞對比,象征生活真實同藝術真實在欣賞中的錯位;以摩天大樓象征現代文明,以擁擠骯臟不堪的建筑群與之相對映,象征文明發展、財富分配得不平衡;作品以評委開始只是被藝術打動,想拜謁名師,求經問寶,不料卻觸發了自己人道主義感情的復歸,象征直攄血性為文章為藝術,真正的藝術家都是善良、懇摯、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絕不會淡漠一切;尤其是作品中獲獎照片栩栩如生的畫面,與歷史真實中的照片交相輝映,使作品產生一種真實、歷史的厚重感。
總之,雷·費爾南德斯的作品繼承印尼文學現實主義傳統,表達豐蘊深厚的思想內容,基調雖然憂郁,卻不乏剛毅、堅忍的民族精神,充滿深切的人道主義之情,在表現手法上富于個性,他無愧為印尼當代文壇的新秀。
上一篇:何乃英《臉上的紅月亮》東方文學名著鑒賞
下一篇:鄒海侖《自然變異》東方文學名著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