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四庫全書》
文淵閣本《四庫全書》,抗戰前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過,原書到了臺灣,在那里又影印過一次。二十年前,臺灣影印本被內地復印了大肆銷售,本單位打算買一部,我不贊成。當時我正編印周作人的書,就順便引他的話道:
中國讀書人說起《四庫全書》來,總是五體投地的佩服,這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它是謄寫本,不講校勘,遠不如后來諸家校本之有學術價值;尤其是按照皇帝的意思亂改古書,如乾隆尊崇關羽,改謚壯繆為忠武,將陳壽《三國志》里的本文也改掉了……
這些話沒人肯聽,周作人的話更不能聽,書很快就買回來了。開始還有人出于好奇,去翻看一下文淵閣那顆大印,很快就無人問津,現在早已七零八落。
七部《四庫全書》(今存三部半)全是手抄本,手抄必然出錯,今古蓋無不同。周作人說它錯得多,近談瞿兌之《讀史零拾》,可知周氏說得一點不錯?!端膸烊珪肥乔』实圩屝薜?,也是修給乾隆皇帝看的,《讀史零拾》便用乾隆皇帝批評《四庫全書》的話,以說明《四庫全書》錯誤之多。它引乾隆御制詩集卷四十《戊申題文津閣》一首原注云:
繕寫《四庫全書》,每份三萬六千冊,魯魚亥豕,原有不免。去秋駐蹕(避暑)山莊,偶閱文津閣之書,初不意其訛舛至于累牘連篇。
于是對總纂官紀昀(曉嵐)、陸錫熊“薄示創懲,以為誤公者之戒”,對總校官陸費墀則降旨革職,并罰其出資將文匯(揚州)、文宗(鎮江)、文瀾(杭州)三閣之書裝潢制函排架,陸氏大概將好多年的俸祿都賠光了。御制詩卷五十二《庚戌文淵閣題句》一首又注云:
繕寫《四庫全書》,卷帙浩繁,不能保其無錯,初不意連篇累牘,竟至不勝枚舉。
左一個“累牘連篇”,右一個“連篇累牘”,都是皇帝老子自己開金口。不然的話,有誰敢批評“盛世修文”,敢批評欽定的“文化工程”呢?但《四庫全書》錯誤之無法掩飾,卻由此可見。
抄得錯字連篇,還只是《四庫全書》毛病的“小焉者也”,更要不得的是它的亂改古書。周作人的話也許不足為憑,那么就來看看魯迅是怎么說的吧?!度A蓋集·這個與那個》云:
學者們幾乎一聽到“欽定四庫全書”這名目就魂不附體,膝彎總要軟下來似的。其實呢,書的原式是改變了,錯字是加添了,甚至于連文章都刪改了。
《準風月談·四庫全書珍本》云:
(四)庫(全書)本有刪改,有錯誤,如果有別本可得,就應該用別的善本來替代。
《且介亭雜文·買(小學大全)記》云:
文字獄不過是消極的一方面,積極的一面則如欽定四庫全書,于漢人的著作,無不加以取舍,所取的書,凡有涉及金元之處者,又大抵加以修改,七經,二十四史,通鑒,文士的詩文,和尚的語錄,也都不肯放過,文苑中實在沒有不被蹂躪的處所了。
就是這樣一部書,偏偏有人要印,有人愿買。印了文淵閣本,又印文津閣本,又印文瀾閣本(這可是只剩下半部后來補抄的),恐怕轉移到“三線”去了的文溯閣本也在計劃著要印了吧,這就是今天古籍整理出版的水平。
(二零零六年八月)
上一篇:鐘叔河《為武俠小說說話》隨筆
下一篇:鐘叔河《書的未來》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