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俞灝東
【作家簡介】阿米娜達·索·法爾(1941— )是塞內加爾著名女小說家,被譽為非洲文壇上的一顆新星。1976年,法爾發表了她的處女作《幽靈》,這是一部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小說,小說發表后,立即獲得讀者的歡迎和評論界的好評。從此,她一舉成名,就像一顆光彩奪目的明星閃爍在塞內加爾和非洲文壇的上空。這部小說已經由作者改編拍成電影。1979年,她的中篇小說《乞丐罷乞》由新非洲出版社出版后,也很快受到了非洲文學界和國際文壇的高度重視,并于1980年成為法國最高文學獎金“貢古爾文學獎金”的獲獎作品。在黑非洲文學史上,她是繼被公認為西非現代文學奠基人的安的列斯作家列涅·馬蘭于1921年獲得“貢古爾文學獎金”之后,第二位榮獲該獎金的黑非洲作家。1980年底,法爾又以《乞丐罷乞》獲得黑非洲文學大獎。法爾的作品具有堅實的社會基礎,她不僅對處于底層的貧苦人民懷有深切的同情,而且對他們的生活也十分熟悉。她重視并且著力揭露妨礙社會進步的各種弊端,強烈譴責對金錢的一味追求,無情地鞭撻那些靠損害窮人升官發財的政客。她的創作的特點是描繪實際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現實,而不是一般生活現象的簡單攝像。她的作品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語言樸實無華,生動簡練,往往使人感到猶如置身于社會生活的激流中,飽覽人物內心世界的一切。也許,這正是這部小說獲得高度評價的關鍵所在。法爾作為一位婦女作家,她并不只是代表婦女說話,她認為,男人和婦女肩負著同樣的社會責任,起著同樣的社會作用。她是一位積極建設本民族精神文明的戰士,也是一位受到人民歡迎的作家。
《乞丐罷乞》,聘如、展舒譯,新華出版社1982年出版。
【內容提要】姆爾·恩迪埃是某市公共衛生總局的局長,一周前,他接到衛生部關于清理街道上乞丐的通知,就找來自己的助手凱巴·達波,讓他想辦法清除這些人。凱巴答應立即搞一個處理這個問題的有效計劃。
六年來凱巴一直在他手下工作,他早已賞識凱巴的才能,他總把工作放手交給凱巴去辦。對姆爾來說,重要的是事情得辦好,使他能從中撈到好處。他感興趣的是名位,成為一個有地位的人。為此目的,姆爾作為一個有頭腦的、有個人奮斗目標的人,利用著凱巴的才干。況且,他很清楚,這個乞丐問題若是辦好了,豈不是一次晉升的良機。
凱巴接受任務后,立即在自己設在八樓的辦公室里召集新成立的各行動隊的隊長開會。他對與會者說:這回要馬到成功,不能心慈手軟。不停地搜捕,不是每周搞一次,而是每天都搞。要用一切手段,要人有人,要車有車,要汽油有汽油。一直到整個城市搞清爽為止。叫花子跑到哪兒,就追到哪兒。有必要來硬的話,就來硬的。給他們建立檔案,不能再在街頭游蕩。要是他們再犯,就先狠狠地懲罰一頓,然后再把他們送到300公里遠的姆巴達村,那兒兒乎沒有交通工具,他們怎樣回得來呢?如果他們再回來,就把他們關起來,干脆送進監獄。
凱巴送走各行動隊隊長之后,滿面春風地來到他的漂亮的女秘書桌前說:“這次我們一定成功!一定能戰勝這些乞丐!”誰知莎加·迪烏芙卻認為這是小題大作。她說,從我們老祖宗那時候起,就有乞丐。何況,宗教教義要大家接濟窮人,否則窮人怎么活呢?并且,以后人們向誰施舍呢?因為施舍是宗教的一條訓條,施舍是少不了的,她不能想象有人竟對芝麻大的乞丐問題如此熱衷。
清除乞丐的工作進行得很順利,在街道上再也見不到一個乞丐。姆爾就去拜訪他當年失業貧寒時認識的伊斯蘭教經師塞里涅·比拉瑪,向塞里涅談了同乞丐斗爭的事。塞里涅對此舉不以為然,認為城市使他變得不通人情了。后來他又向塞里涅談了總統曾講過要挑選一位副總統的事,希望經師能用祈禱來促成總統考慮他。塞里涅為姆爾用念珠禱念和掐算,認為真主能恩賜于他,但他必須奉獻一只潔凈全白的小羊,親自動手宰牲,將羊肉分成七份分給乞丐才行。
本市的乞丐都聚集在莎拉·娘家院子里,進行每天互助金的抽簽。莎拉·娘是一個鐵面無私的管帳,互助金的活動由她一手督管。這一天,瘸腿馬迪亞貝沒有來,據說他是在警察大搜捕逃跑時,跳到馬路上被一輛飛快駛來的汽車撞傷,在醫院里因身無分文沒人給醫治而死的。恩基拉納·薩爾是個雙目失明的人,他行乞的地盤是總統府前邊的圓形廣場,他在今天也被警察打傷了,衣服被撕成一片片掛在腰間,右眼上方帶血的傷痕一直延伸到耳根。他氣憤地說:“這幫家伙壞透了!下手時發起狂來比瘋狗還兇惡!……既然他們如此好戰,我們就奉陪到底!……要做到這點,讓我們組織起來吧!”戈爾基·迪奧普老爹不同意薩爾的意見,認為必須避免使事態激化。薩爾繼續說:“打我們的那幫畜生,他們也要行善,他們需要我們為他們祈禱真主,祝他們長生不老,飛黃騰達,能去圣地朝覲?!銈円詾檫@些人的施舍是出于好心嗎?不,是出于一種怕失去已有的東西的本能?!鄙つ锟吹竭@些被她看作親兄弟的人落得這樣一副慘象,感到心痛。她對人群說:“伙計們,是覺醒的時候了。恩基拉納的話是對的,別人給我們施舍,并非出于對我們的憐愛,這是千真萬確的。讓我們組織起來吧!作為第一步,咱們不接受他們擲給我們的小錢,……伙計們,你們都同意嗎?”
姆爾·恩迪埃被授予了榮譽騎士勛章,這使他相信自己有希望被任命為副總統。從此,他更加廣泛、頻繁地同經師們接觸。經師們仍然異口同聲地要他向窮人們進行施舍。但他的兒子出去了半天連一個乞丐也沒找到!他不禁失望、憂傷,又是多么恐懼!他認為這是不祥之兆。
共和國總統發表的年終祝詞里,再一次地表揚了姆爾·恩迪埃,說他成功地把市容整頓好,從而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增加了國民收入,提高了公民的生活水平。還證實政府即將改組,并要任命一位共和國副總統。在大家看來,這一切說明姆爾即將晉升。
姆爾又到一個隱蔽在叢林深處的牧民村落,請來一個方圓幾十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掐算如神的經師養在家里,并按照他的判斷:要想成為副總統,必須奉獻一頭渾身一色的棕色公牛,將它宰殺分成77份,加上3段7米長的白色布料和700顆可樂果仁,分送給全城各區手持葫蘆瓢的——即流落街頭的乞丐。這事再容易不過了。突然,他想起他已把乞丐從街道上清除得干干凈凈。怎樣才能把這些東西送出去呢?他出于不得已,再次把凱巴找來,說他有一份施舍物需要分發給乞丐,必須使他們再回到他們的主要活動地盤一天。凱巴聽了他的話,差一點沒暈過去。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國家干部,是為國家服務,不是為哪一個人服務!他的女秘書認為恩迪埃這樣做肯定與即將任命副總統有關,勸他乘機討價還價,為自己撈點好處,凱巴說:“我絕不去作這樣骯臟、丑惡、與人的尊嚴背道而馳的交易……”
姆爾無奈,只好和女仆莎麗坐車向莎拉·娘住的地方,也就是“乞丐之家”駛去。大家知道他就是過去把他們從街上趕跑的人之后,就問他為什么又來找他們。他忍下心頭的怒氣,施展出自己的雄辯之才,連哄帶騙,希望打動大家,但仍然無效。最后,莎拉·娘向他說:“明天,如果真主高興的話,所有的乞丐都會回到他們原來討飯的地方?!蹦窢柸玑屩刎?,高興地離去。這時莎拉·娘急忙向大家說:“你們哪兒也別去,誰也不許離開這里!明天,我們要叫他栽個筋斗,一敗涂地!”第二天,姆爾帶著奉獻物坐車跑遍全城也沒見到一個乞丐。他只好又一次坐車到“乞丐之家”,忍氣吞聲地說怪他沒有給大家車錢,然后大把大把地把鈔票扔給乞丐,勸大家午后到城里去接受他的施舍。但直到薄暮時分,仍沒見一個人影,因為乞丐們在繼續罷乞。姆爾已經精疲力盡,渾身酸痛,連晚飯也沒吃就坐著睡著了。直到每日電視新聞預備曲傳進他耳朵時,他才回到了現實中,這時播音員正用一種莊重的語調宣布:
“根據憲法規定;
根據6月6日關于修改憲法的法令;……
共和國總統發布命令:
一、免去杜馬內·薩內先生的內務部部長職務;
二、任命杜馬內·薩內先生為共和國副總統……”
【作品鑒賞】阿米娜達·索·法爾是70年代在塞內加爾文壇上嶄露頭角的一批婦女作家之一,她的成名作《幽靈》發表后,立即受到塞內加爾和非洲文壇的重視,而她的《乞丐罷乞》問世后,則引起了國際文壇的注意,它為塞內加爾小說增添了光彩,為塞內加爾文學的發展帶來了令人欣慰的繁榮局面。
在《乞丐罷乞》這部小說里,作者充分顯示了她揭露社會弊端的才能。小說圍繞非洲某大城市乞討現象嚴重,使得當權者“憂心忡忡”,因而大力開展清除乞丐的運動。作者描繪了該城市公共衛生總局局長姆爾·恩迪埃借清除這些“人類渣滓”的機會,費盡心機,企圖在這方面作出“成績”,以實現其在政治上青云直上——登上副總統寶座的野心。作者淋漓盡致地揭露了這個政客虛偽狡詐的骯臟靈魂和他不惜踩著窮人尸體向上爬的卑劣手段。作者豐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構思,刻畫人物性格和針砭時弊的才能,在讀者面前展現了形形色色的社會生活畫面,使《乞丐罷乞》這部作品確實成為一部真實反映社會生活,具有深刻意義的作品。
法爾在這部小說中描繪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特別是小說的主人公姆爾·恩迪埃給人的印象尤為深刻。她用犀利的筆鋒,猶如層層剝筍似的把姆爾這個反面人物揭露得體無完膚,不禁使人聯想起莫里哀和巴爾扎克這兩位法國文學巨匠筆下所勾勒出來的一些人物。
作者在書中主要采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首先,她描寫了本書主人公的過去,也就是他窮愁潦倒時的生活。姆爾·恩迪埃在20多年前是西非貿易公司的一個書記員,在那些艱難的歲月里,他面黃肌瘦,眼睛里始終充滿著不安的神情。他當時只有一件襯衫,只能晚上洗,在天冷的時候,靠爐子烘干,好在第二天穿。每逢月底,在他那間租來供他們夫婦和兩個孩子居住的小屋里,就擠滿了他的雙親、岳父岳母、堂兄弟和同事,大家都伸手向他要錢,而當他滿足了這些親朋的緊迫需要之后,他那點微薄的工資就所剩無幾了。
在那些艱苦的歲月里,日子雖然過得窮,但他還保持著自己做人的尊嚴。他雖然要生活,要工作,但當時他的歐洲白人上司對他進行的種種刁難,有時甚至是極粗暴的辱罵,使他實在無法忍受,于是他同那個歐洲人發生了口角。當時他想:“那個歐洲人自以為他是置身在一個被征服的國家里,因此,他把當地人看得連狗都不如。不!寧死也不能聽任這個壞蛋踩著我。我可以肯定,他在自己的國家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區區小人’,可是,在我們這里,他卻對黑人為所欲為,自以為不可一世。不!我也是一個人哪,怎能容忍這一切!”因此,有一天,姆爾實在按捺不住,他自己也不知道哪里來的那股勇氣,就照他那可憐的上司的緋紅的面頰上打了一記清脆響亮的耳光。當然,他為此也受到了懲罰,被關了15天班房,并且多年失業,就連他的父母也不跟他來往了。直到后來有一天,他由于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伊斯蘭教經師塞里涅·比拉瑪·西迪貝。姆爾認為他后來的時來運轉,是和塞里涅·比拉瑪為他向真主祈禱、掐算和占卜分不開的。
然后,作者把她的筆鋒一轉,又描繪了本書主人公的現在,也就是他飛黃騰達后的所做所為。姆爾當上了國家衛生部公共衛生總局局長后,他應有盡有:一幢豪華的住宅,兩輛專用汽車,國家還為他雇傭人。他身體也發福了,這有時使他感到行動不便,例如在各種官方交際場所,他不得不留神自己的舉動,以防稍有不慎繃掉自己禮服上的扣子。這些只是他外形的變化,在生活上,他也有了變化。他在一次跟隨他的部長到鄰國去了解清除乞丐方面的經驗和參觀旅游點的設施時,在一家旅館里認識了一個旅行社的女秘書,她是一位17歲的妙齡女郎。她天真無邪,年輕美貌,很有風韻,而且很摩登,特別是講一口流利的法語,而姆爾本人說起法語來還有些困難。這一切把他迷住了。這位西恩小姐在考察了這位朋友對她確實很慷慨之后,有一天終于提出了要與姆爾結婚。姆爾為自己的第二個妻子西恩在俯瞰大海的濱海公路旁購置了一幢豪華的別墅。
但姆爾最主要的變化是在政治上。書中描寫他最感興趣的事情是名位,他要成為一個有地位的人,成為一個掌握國家命運的少數大人物之一。他為了往上爬,不僅忘了自己窮苦的過去,并且不顧伊斯蘭教的教義要求:接濟窮人和對窮人進行施舍。他借著乞丐在市區出現有損于國家的聲譽和影響旅游事業的發展,故意聳人聽聞,在芝麻大的乞丐問題上大作文章。為什么要這樣呢?因為姆爾是一個有頭腦的、有個人奮斗目標的人。他很清楚,清除乞丐是他顯露自己的極好機會,如果這件事辦好了,他就很可能青云直上,登上副總統的寶座。他就利用自己助手凱巴·達波的才干和工作熱忱,雷厲風行地對乞丐進行搜捕,不幾天的時間,人們就再也見不到乞丐了。由于這一功勞,姆爾被授予了榮譽騎士勛章,并且受到了總統的祝賀。不過,姆爾也知道,國內有很多負責人都想當副總統。因此,他按照經師基菲·庫波勒的判斷,必須將一條渾身一色的公牛宰殺后將肉分成77份,再加上700顆可樂果仁和3塊7米長的白色布料布施給全城的乞丐,這樣,他才能成為副總統。姆爾為此三番五次地拜訪“乞丐之家”,但卻遭到了住在“乞丐之家”的乞丐們罷乞的抵制,無法將施舍品分發出去。正在這時,廣播里播出了總統任命內政部長杜馬內·薩內為副總統的命令。這樣,姆爾·恩迪埃在組織起來、團結一致的乞丐們罷乞的抵制下遭到了徹底失敗,他想當副總統的夢想也終于化為泡影。作者就是這樣以她犀利的筆鋒把一個原來還有一點點人的尊嚴的人,由于生活放蕩和政治野心勃發從而蛻變成了一個無恥的政客——真正的人類的渣滓——的過程生動地描繪了出來,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也是現代非洲一些國家中那些取得了政權就忘記了自己人民的領導層中某些腐化分子的真實寫照。
上一篇:何文林《為黨生活的人》東方文學名著鑒賞
下一篇:鐘辛《云使》東方文學名著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