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稱“五音不全”
【點睛之筆】
五音,也稱“五聲”,是中國古樂的基本音階,即宮、商、角、徵(zhǐ)、羽。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古音階中,是沒有我們現在的“發(fa)”和“稀(ti)”兩個音階的,所以有“五音不全”的說法。
【經典解讀】
“宮商角徵羽”的名稱最早見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時期,在《管子·地員篇》中。“宮”通常相當于西樂七個音階中的do音。《國語·周語下》曰:“夫宮,音之主也,第以及羽。”可見“宮”音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統帥眾音。“商”音為五音第二級,通常相當于西樂七個音階中的re音。“角”為五音之第三級,通常相當于西樂七個音階中的mi音。“徵”為五音之第四級,通常相當于西樂七個音階中的sol音。“羽”為五音之第五級,通常相當于西樂七個音階中的la音。唐代以來五音叫合、四、乙、尺、工。因為中國古樂基本音階為五音,故用“五音不全”來形容唱歌跑調。
五聲與古代的所謂陰陽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樸素的理論形式一樣,是我國早期整體化的美學觀,被西方人看做是整個東方音樂的基本形態。
上一篇:國學《中央官學機構——國子監》賞析
下一篇:國學《亂世之音——鄭衛之音》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