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田銳生
陳慧瑛
我在赤道上度過童年。
兒時,常常聽長輩惦念“唐山”。
“媽媽,‘唐山’是什么地方?”有一回,我問母親。
母親鄭重其事地找來華語課本——
從一片楓葉似的中國地圖,我第一次認識了祖國的容顏。
母親說:“在異國,風是熱的,心卻凄涼!”
為了尋找那葉脈似的故土山川,我和母親,告別了美麗的南洋。
我帶給祖國的,僅僅是海外孤兒的一瓣心香;
祖國給我的,卻是作為主人應有的一切,包括尊嚴。
回到祖國,我一下子變得富有。
我擁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上的每一片云霞、每一棵小草、每一朵浪花……還有——無價的自由!
雖然,和許多祖國同胞一樣,我心的原野,也受過刀傷火創。
我曾悲哀,但從沒絕望;
我歷盡坎坷,但從未彷徨;
我熟悉異邦的繁華,但并不向往……
因為,生活在祖國的土地上,我的脊梁,便有著可靠的依傍;
因為,偉大中華的民族之魂,象巨星,永遠在我心頭閃亮。
什么是海外赤子最大的依戀?
那就是“祖國”這個光輝的字眼!
為了這縷永恒的癡情,
春往秋來,月月年年——
我象一尾春蠶,默默地傾吐柔絲,去描繡祖國五彩繽紛的河山;
我象一片綠葉,用我的青春,虔誠地布置祖國的春天;
我象一只杜鵑,為謳歌祖國美好的未來,甘心啼血而亡……
什么是我心中最大的驕傲?
那便是“祖國”這個神圣的字眼!
真情,是詩的生命。
嬌柔造作,裝腔作勢的作品是永遠也不會感動讀者的,“唯有真情才動人”。我們在陳慧瑛的這篇《祖國》里,幾乎找不到什么特異的技巧和奇突的言詞,但我們卻被它深深地感動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詩人抒發了來自心底的真情。
我們的祖國是貧困的,也是多災多難的,詩人同許多同胞一樣,曾歷盡坎坷,但她從來未有過彷徨和絕望。她象一尾春蠶,默默傾吐對母親的無盡的癡情,象一只啼血的杜鵑,為祖國美好的未來放聲歌唱。這種情感對不曾離開過祖國的人來說,也許感受不是那么強烈。但我們如果了解詩人曾經作為海外游子,漂泊異域的經歷,便會知道詩人的情感是多么自然。詩人的童年是在美麗的南洋渡過的,那里盡管“風是熱的”,但“心卻凄涼”!為了尋找溫暖的地方,詩人萬里迢迢回到了祖國,祖國固然貧困,但詩人卻感覺到自己異常富有,她“擁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上的每一片云霞、每一株小草、每一朵浪花……還有——無價的自由!”這些無價的財富是在海外任何地方都無法得到的。更為重要的是,祖國還給了她“作為主人應有的一切,包括尊嚴”。只有在這塊土地上,她才能挺直脊梁,享受做主人的權利,她怎能不發自肺腑地為祖國而歌唱!《祖國》是萬千僑胞共同的心歌啊!
作品章法自如,渾然天成。前幾節寫詩人兒時對祖國朦朧的認識,以及母親對她鄭重的教誨。這看來好象是漫不經心的信手拈來,實際上為詩人成年之后對祖國執著的熱愛,作了堅實而有力的鋪墊。正因為詩人曾飽嘗過失去祖國母親的孤獨和失落,所以她的愛國之情才如此熾烈。這種構思的精心和細致,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瞳孔》鑒賞
下一篇:《祭朱元晦侍講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