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1】看中國
(馬國川著,中信出版社,32萬字,2015年11月第1版,58元)
△4篇:①中國與世界秩序;②建言中國改革;③歷史終結了嗎?④新的世界歷史也許剛剛開始。
〇這本書匯集了馬國川對二十多位具有不同背景、不同觀點、不同國別的名家的訪談錄,講述了他們對世界和中國的觀察。
〇時至21世紀,任何國家在行動上閉關鎖國當然已經不可能,但是觀念上的封閉——抱殘守缺、夜郎自大、自外于人類普遍的發展規律——依然如影隨形,伴隨著強勁的經濟崛起。
〇“用世界的眼光來看待中國,不要用中國的眼光看世界”,是年屆110歲的智者周有光先生在飽經世間滄桑后對中國與世界關系的一個深刻參悟。
〇中國既不能自慚形穢、妄自菲薄,更不能閉目塞聽、故步自封。
〇一個真正自信的人,必然是一個富有包容精神的人。國家也是如此。“俯視大江東去,開拓萬里心胸”。站在世界看中國,聆聽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這既是每一位中國人都應具有的胸襟,也是一個現代大國應該擁有的氣魄。
〇基辛格、斯考克羅夫特、尤努斯、曼德爾森、傅高義;科斯、科爾奈、青木昌彥、赫克曼、巴爾采羅維奇、胡永泰、薩多夫斯基;福山、莫德羅、弗雷、米奇尼克、施樂文;何方、王緝思、錢乘旦、張森根、李光耀、凱末爾。哀卡扎菲。
〇市場經濟不一定必須是“嗜血”的資本家的賽場,它可以是所有想把這個世界向正確方向引領的好人的競爭場地。
〇英國作家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獨自存在的島嶼;每個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海流沖走一團泥土,大陸就失去了一塊,如同失去一個海岬,如同朋友或自己失去家園”。
〇目標:強國富民。
〇人從出生到五歲間的培養和發展將極大地影響其成年后的社會狀態,同時,相比在成年后再對其進行培訓和提高,人力資本的早期投資也是最有效率和成本最低的。
〇歷史上任何沒有節制地浪費納稅人金錢的政府,最后只有唯一的選擇——下臺。
〇自由越多,腐敗越少。
〇福山梳理了現代國家形成的歷史,提出良好的政治秩序的三個基本標志:強大的國家、法治、負責制政府(民主)。
〇俄羅斯共產黨主席久加諾夫曾經總結道,蘇聯消亡的原因是蘇聯共產黨的三個壟斷:壟斷政治權力、壟斷經濟利益和壟斷真理。
〇米奇尼克說:我是一個民主主義者。在我的理念里有這樣的四個成分:市場經濟、社會民主主義、人權、公民社會。我追求的目標是:消除不平等,使社會更合理。
〇施樂文認為“中國應該有選擇地利用儒家思想”。“不要幻想儒家思想能夠代替其他思想”。
〇丘吉爾說,民主不是最好的選擇,而是最不壞的選擇。施樂文認為,最重要的不是執政方式,而是人們對這種執政方式的認可度。
〇市場化是“通往繁榮的快速電梯”。
〇過度的個人自由和小群體自由會導致社會分裂、價值觀扭曲、公共生活混亂,甚至導致社會沖突和暴力對抗。
〇自古以來,政治家就是一群自信自負的人。李光耀給自己定位是“一個意志堅定、始終如一、堅持不懈的人”。
(2020年2月5日夜11:15閱畢)
上一篇:生活,是很好玩的
下一篇:紅河邊的中國:滇西掛職行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