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俊山
保爾弗
如果世界上的姑娘都愿意手拉著手,她們可以聯成一個大圈子,圍繞著海洋。
如果世界上的小伙子都愿意當水手,他們可以用他們的小船,在波濤上架起一座美麗的橋梁。
這樣,我們就可以聯成一個圍繞全世界的大圓圈,如果世界上的人都來攜手歌唱。
(羅大岡 譯)
崇高的理想,是這篇散文詩的靈魂。詩人期望著人類友好相處時代的到來:“這樣,我們就可以聯成一個圍繞全世界的大圓圈,如果世界上的人都來攜手歌唱。”
“圍繞全世界的圓圈舞”,這是詩人理想的具象體現。從當今世界的現實來看,這理想未免虛幻而渺茫,因為不同社會制度的對立和敵對階級的并峙都還十分尖銳,“世界大同”為期尚遠。但是,詩人富于幻想的天性卻孕育出一個詩情的世界,作為理想,它畢竟是美好的、溫馨的。
整個詩篇都是在假設的情景中展開詩情畫意的。前兩個“如果”是鋪墊,推出兩個動人的畫面。姑娘們用手臂連起的“大圈子”和小伙子用小船架起的“美麗的橋梁”,作為兩個意象,誘人遐想,也令人神往。在此基礎上,詩篇升華到第三個“如果”,呈現出由全人類“攜手歌唱”形成的“圍繞全世界的圓圈舞”這熱烈壯觀的場景,實在令人感動!而詩人理想的光輝也更顯得耀眼奪目。這是詩的意境,足以讓人心動神搖,浮想聯翩。
詩人都是幻想家。而保爾弗的幻想形象也表現了人類熱愛和平、渴求友誼的美好愿望。也許它能為紛爭不已、戰端迭起的當今世界吹送一縷融融春意?
上一篇:《園丁集(選三首)》鑒賞
下一篇:《圣迦太琳節致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