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甥逆惠公于秦
【原文】
公在秦三月,聞秦將成,乃使郤乞告呂甥[1]。呂甥教之言,令國人于朝曰:“君使乞告二三子曰:‘秦將歸寡人,寡人不足以辱社稷,二三子其改置以代圉也。’”且賞以悅眾,眾皆哭,焉作轅田[2]。呂甥致眾而告之曰:“吾君慚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不亦惠乎?君猶在外,若何?”眾曰:“何為而可?”呂甥曰:“以韓之病,兵甲盡矣。若征繕以輔孺子[3],以為君援,雖四鄰之聞之也,喪君有君,群臣輯睦,兵甲益多,好我者勸,惡我者懼,庶有益乎?”眾皆說,焉作州兵[4]。呂甥逆君于秦,穆公訊之曰:“晉國和乎?”對曰:“不和。”公曰:“何故?”對曰:“其小人不念其君之罪,而悼其父兄子弟之死喪者,不憚?wù)骺樢粤⑷孀樱唬骸貓蟪穑釋幨慢R、楚,齊、楚又交輔之。’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秦,有死無他。’故不和。比其和之而來,故久。”公曰:“而無來,吾固將歸君,國謂君何?”對曰:“小人曰不免,君子則否。”公曰:“何故?”對曰:“小人忌而不思,愿從其君而與報秦,是故云。其君子則否,曰:‘吾君之入也,君之惠也。能納之,能執(zhí)之,則能釋之。德莫厚焉,惠莫大焉。納而不遂,廢而不起,以德為怨,君其不然?’”秦君曰:“然。”乃改館晉君,饋七牢焉[5]。
【注釋】
[1]郤(xì)乞:晉國大夫。
[2]轅田:古代按休耕需要分配土地的一種辦法。
[3]孺子:指晉太子子圉(yǔ)。
[4]州兵:春秋時晉國的兵制。每州二千五百家,由州長自行組織甲兵,以備戰(zhàn)爭之需。
[5]牢:又稱太牢,古代以牛羊豬三牲具備的宴饗。牛羊豬各一頭為一牢,以此類推。按周制,饋送七牢為諸侯之禮。
【譯文】
晉惠公被秦國關(guān)了三個月,聽說秦國將要和晉國講和,于是就派郤乞回國告訴呂甥這個消息。呂甥教郤乞一番話,讓他對聚集在宮門前的國人說:“國君派我來告訴大家:‘秦國將要放我回來,我辱沒了國家不配當(dāng)國君,你們改立一個國君,就用子圉來代替我吧。’”又代表惠公賞賜土地讓大家高興,大家都感動得哭了,于是就按休耕需要把部分土地分配給國人。呂甥召集群臣并告訴他們說:“我們國君因敗亡在外而感到愧疚,此時他并不關(guān)心自己,而是為群臣百姓擔(dān)憂,不也是很慈惠嗎?國君還被關(guān)在國外,這該如何是好?”大家齊聲說:“我們做些什么才可以讓國君回來呢?”呂甥說:“因為韓原會戰(zhàn)失敗,晉國的武器裝備都用完了。如果我們增收賦稅,修治武器,用來輔佐太子,并作為國君的后援,讓四方鄰國聽到后,知道我們失去國君但又有了新的國君,而且群臣和睦,武器增多,友好的國家就會勉勵我們,敵對的國家就會害怕我們,是否會對國君回來有好處呢?”大家都很高興,于是晉國就改革軍制建置州兵來擴充軍力。呂甥去秦國迎接惠公,秦穆公詢問他說:“晉國的人和睦嗎?”呂甥回答說:“不和睦。”穆公問:“是什么原因呢?”呂甥回答說:“那些小人不考慮國君的罪過,只悼念在韓原之戰(zhàn)中死去的父兄子弟,他們不怕征稅修武也要去擁立子圉為新君,并說:‘一定要報秦辱之仇,我們寧可事奉齊國和楚國,讓齊國和楚國共同援助我們。’那些有見識的君子雖然思念自己的國君,但也知道他的罪過,說:‘一定要事奉秦國,就是死也不能存有二心。’所以彼此不和睦。因為要等到大家統(tǒng)一認(rèn)識后才來迎接國君,所以拖了很久。”穆公說:“你不來,我本來想要送回晉君。晉國的人怎樣看待晉君的前途?”呂甥回答說:“小人認(rèn)為國君不能免難,君子則不這么認(rèn)為。”穆公問:“為什么?”回答說:“小人只是怨恨秦國,不考慮自己國君的罪過,想跟從太子子圉一起報復(fù)秦國,所以這么認(rèn)為。君子則不這樣認(rèn)為,他們說:我們國君當(dāng)初能回國繼承君位,是您的恩惠。您能接納他,又能俘虜他,也就能放了他。沒有比這再寬厚的仁德了,也沒有比這更大的恩惠了。讓他回國卻不成全他,或者廢黜而不起用他,都會使原來的仁德變?yōu)槌鸷蓿蟾挪粫@樣做吧?”秦穆公說:“是的。”于是改變對晉君的待遇,為他更換所住的館舍,又按諸侯之禮,饋送七牢加以款待。
上一篇:《內(nèi)史過論神》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寧嬴氏論貌與言》原文、注釋、譯文、賞析